浙美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設計制作材料。 (教師)收集手工制作的適合紋樣作品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1.表揚上節課學生們的良好表現。 2.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適合紋樣的樣式:對稱式、均衡式、向心式、離心式、旋轉式。強調作品的色彩搭配:冷色調、暖色調、強烈對比色等。 3.欣賞啟發。 (1)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感知手工制作的適合紋樣。 (2)教師再出示實物作品。 (3)師生共同討論手工制作應注意的問題。 ①材料選擇合理。 ②材料搭配合理。 ③工藝制作精細。 4.作業要求。 ①可以合作完成,但參加人數最多為四人。合作時最好分工明確,配合協調。 ②制作時要注意安全。 ③爭取在課堂上完成作品。 5.交流評價。 ①展示學生的作品。 ②請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想法,并對自己的作品做出評價。 ③同學之間評價,并提出建議。 ④教師評價,并提出建議。 6.教師小結本節課學習情
教學后記
六 年級 上 冊 美術 學科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
第十課 潑墨畫
教材分 析本套教材中,低年級學生已開始嘗試學習水墨畫的表現方法。讓學生在高年級進一步學習潑墨畫的表現方法,對學生美術能力的發掘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水墨畫與潑墨畫都是傳統中國畫獨特的表現形式,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潑墨畫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潑墨畫的藝術風格與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情趣。 潑墨畫法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畫墨色調配的基礎上,用潑墨的方法直接潑灑在宣紙上,然后利用形成的自然外形及墨色,添加作畫而完成,具有自然淋漓、氣韻生動的效果,不失為一種豐富多彩、奇妙新穎的繪畫方法。讓孩子們在潑墨、潑彩實驗中玩起來,感悟自然,創造豐富想象的表現形式,開辟出兒童繪畫活動的新天地。 本課以欣賞名家潑墨畫與普通中國畫的對比分析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潑墨畫的水墨韻味之美,充分發揮想象與創造才能,來學習完成創作。教師在教學時應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與利用潑墨過程的各種變化,體驗比較潑墨畫法的技法特點。 想象與自由創造是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特點,本課讓學生通過輕松愉悅的潑墨、潑彩表現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充分欣賞了解祖國傳統潑墨畫的特點及表現力,體驗、感受潑墨畫獨特的藝術之美。 教學目標1.認識潑墨畫的基本概念,了解潑墨畫的藝術特點。 2.學習潑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懂得潑墨、潑彩方法的運用,在潑墨的基礎上作添畫的造型練習。 3.感受潑墨中國畫獨特的韻味,體驗潑墨的樂趣,培養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潑墨畫方法及潑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難點:潑墨、潑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課前準備(學生)調墨盤、墨汁、國畫顏料、紙杯、宣紙、毛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中國畫若干幅、8開宣紙兩張、墨汁、顏料、紙杯。
教學過程設計
共案
個案1.導入教學。 (1)課件展示:認識潑墨畫,欣賞我國歷代名家的潑墨畫作品,若干幅一般寫意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思考。 ①一般中國畫與潑墨中國畫有哪些不同之處?潑墨畫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②猜猜潑墨畫運用何種表現方法來完成創作,說說畫面墨色變化的感覺。 (2)揭題:這堂課,我們就嘗試用潑墨的方法來創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國畫。 2.深入教學。 (1)課件展示:近現代潑墨畫名家張大千等人的潑墨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潑墨的各種效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潑墨畫用具及潑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師在潑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 3.潑墨游戲。 (1)學生將調好的墨汁潑灑在一張宣紙上,做潑墨游戲,體驗觀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點。 (2)教師展示兩幅學生習作,分析潑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領。 4.潑墨畫嘗試。 (1)學生在另一張畫紙上,再次進行潑墨或潑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進行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 (2)引導學生互評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師分析點評、歸納總結。 (3)收拾工具材料。 5.課堂延伸。 鼓勵學生到美術館或在網上欣賞潑墨中國畫作品,感受體會潑墨畫表現的韻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