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
第十二課 光與影
教材分 析光與影是什么?是母與子之間的默契與感應,是摯愛伉儷的如影隨形,是明眸與心靈的互呈表里,是綠葉對根的深情相依。光與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麗,或顯現眩目的色彩,或呈現冷靜的優雅,或表現和諧高古的沉靜。 光與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六年級學生能做較好的理解,本課教材編寫時沒有加入太多的專業術語,目的在于從貼近生活的現象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關注自然現象的習慣。 設計意圖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從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發,由淺及深地發現光與影、表現光與影。通過游戲互動,引導學生在探究中逐漸認識不同角度的光與影,看光源,畫光源,表現黑白及彩色光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透過音樂般律動的光與影,將認知的體驗反映于表現光影給人的強烈效果上,通過引導使學生明白只有在創意上給觀者強烈心靈體驗的光與影才會美麗,完成后共同欣賞、分享。 教學目標1.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變化,了解光影能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2.通過引導學生對光與影的觀察、回憶、思考,初步學會用光與影來表現物體。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綜合創作能力。 3.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感受并喜歡光與影,激發創作興趣,拓展想象空間。 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光與影的黑白灰;欣賞光影效果的作品。 難點:選擇使用各種工具大膽地表現光與影。課前準備(學生)自選畫筆。 (教師)各種形式的畫筆、色彩卡紙、圖片、范畫。(教師可采用的游戲參考:皮影、手影、剪紙、踩影子等加強對光與影的認識。)
教學過程設計
共案
個案1.有趣的引導及互動。 (1)做游戲: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戲的目的為了促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光影、發現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簾的教室里,教師請五六位同學上來,表演光與影的游戲。一位學生拿著手電筒分別從前后左右向其余幾位同學照去,下面的同學分辨光源,體會光與影的變化。同時配音樂:可將阿牛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改成《一束光線照過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每種光影都不一樣……”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影子隨著光在變化了嗎?我們應該怎么稱這些光源呢?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總結:左側光源、右側光源、逆光、頂光、正面光源等等。 教師鼓勵:我們也來表現在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好嗎? 教師示范:用各種形式的畫筆表現規則幾何形體的黑白光源。 學生練習。 2.繼續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視頻,給學生更直觀的印象,操作如下:選取一個很暗的房間,突然照進一束手電筒的光,問學生,這個時候有什么樣的對比光線,學生一般都能夠回答:手電筒強烈的亮光和房間的黑暗形成鮮明的對比。 教師總結,只有黑和亮兩種光影。這時微弱的電燈光亮起,黑暗的房間里霎時有了層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電筒的光依然強烈。 教師提問:這時房間里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在這里光與影產生了層次,形成了黑白灰的關系,物體有了更明顯的立體感。如果要表現的話,只要在暗的旁邊加一塊灰的面即可。請結合剛才的視頻,參考課本上的圖片,在你們剛才畫的幾何體上嘗試一下好嗎?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師提問:對光與影有了深刻的體驗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與影?你打算怎樣來表現? 學生回憶、表述。 (2)展示光與影效果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不同方向、粗細、曲直的線條與塊面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光影效果,還要發現物體亮部的顏色和暗部的顏色通常會形成互補色,了解紅色和綠色、黃色和紫色、藍色和橙色是互為補色的關系。 4.布置作業,表達創意。 (1)教師提出工具與題材:選擇你認為適合的筆在色卡紙上,畫你心中的光與影。嘗試用“光怪陸離”、“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絢爛奪目”等等與光有關的詞句為主題,表現你心目中花(也可選用其他簡單且易表現的題材,比如:樹與天空、房子與云朵……)的光影效果。 (2)教師提出創作建議:注意光與影的巧妙結合,注意點線面上下聚散的排列變化,可以表現具象的,也可以表現抽象和意象的,為自己的作品寫幾句心靈的體驗。 (3)學生進行作業。 5.評量。 (1)能否表現黑白灰的光影效果。 (2)能否表現色彩形式的黑白灰光影效果。 (3)能否感知并欣賞作品的美感。 6.延伸及其他表現手法。 (1)課外可以和同伴或父母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光與影。 (2)可以用相機把生活中所見的光影拍下來。 (3)也可以把你對光影的審美感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