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五年級下冊:01課 家鄉美
首先教師可先將本地民間美術的作品給學生欣賞,讓學生了解到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的區別,由此導入新課。在指導學生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可選擇本地最有代表性又相對簡潔,易處理變化的花或樹為例,來指導學生了解掌握抓住自然物的外形特點簡化的方法和添加的方法設計圖案。學生邊學習邊嘗試設計表現。嘗試表現后應抓住反饋指導環節,教師選擇較好的作業和問題較大的作業,到實物投影儀上,師生共同點評。學生在嘗試作業后對圖案設計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接著再給他們欣賞一些較優秀的圖案設計作品,以了解更多的設計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并對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設計表現予以啟示。作業完成后,師生共同評價,最后給學生欣賞一些由單獨紋樣組成的花邊、團花以及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圖片資料,使其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活動三為前兩個活動的綜合,在活動中,它既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排版、制作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環節可安排如下:搜集素材——討論選材——設計分工——集體制作——張貼欣賞。
首先,小組可將課前收集的關于介紹家鄉的資料和上兩節課的作業集中,大家根據刊的大小,一起選擇適量的、較全面概括代表家鄉特點的、質量較高的命題畫或圖案作業和文字材料。然后大家將作業放在宣傳刊的底紙上擺一擺,留出刊頭的位置和文字說明的位置,看看如何組合更合理、更美觀,還可以繪制一幅草圖設計一下。接著可以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長進行分工,如負責刊頭設計的,負責文字撰寫的和托裱作品的等等。制作時學生根據教材上的范圖學習托裱、粘貼的方法。學生們設計的植物圖案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點綴宣傳刊。學生完成作業后,經過師生共同評價后進一步完善宣傳刊,最后張貼在教室、校園或者是社區內,以供大家欣賞、了解關于家鄉的知識以及美景。
四、教學選擇
1.有條件的學校,可首先進行新老照片對比欣賞的評述活動。課前讓學生尋找父輩或祖輩的有家鄉景色的老照片,再到這個地方將現在的樣子拍攝下來,帶到課堂,看一看,比一比家鄉的變化。接著再進行命題畫創作。活動三還可以將老照片和學生作業貼在一塊,以展示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2.在教學中教師可對活動安排靈活處理。如活動二可將花的圖案變形和樹的圖案變形分為兩課時進行。
3.教材中沒有涉及本課活動二圖案的色彩。在圖案設計的學習中,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既可以黑白圖案為主,也可以講述一些簡單的裝飾色彩知識,讓學生繪制彩色的圖案。
4.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樹、市花,它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如:香港的紫井0花圖案,給我們每一位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動二可以結合本地標志性的植物來設計繪制。
五、教學建議
1.活動一可和語文學習結合在一起,如結合以家鄉美為題的作文,讓學生為作文配畫。
2.除了省略、添加以外,夸張法也是圖案設計中的一種方法。一般是在特征上加強,具體做法可以是圓的更圓,方的更方,長的更長。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嘗試運用夸張表現的方法。
[教案]王慧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1課家鄉美(活動一)
年級
5年級下冊
執教
王 慧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