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空去旅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主題畫教學中的記憶畫和想象畫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最好的訓練手段,《到太空去旅行》是關于宇宙太空的想象畫。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而孩子們對宇宙的神秘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畫好太空旅行應該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在了解淺顯的宇宙知識的基礎上,拓寬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科學幻想中的情景用畫筆描繪出來,教學中應該做到以美益智,以美輔德,以美增趣,將審美教育貫徹始終。 獲得知識,意味著發現,意味著解決疑問。從這一點上來看,欣賞教學猶為重要。在學生面前展示出直觀的形象,讓他們學會去觀察現象間的細微差別,并結合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才能敢于去發現,深刻地去理解新事物中存在的美。
在新課教學的開始部分,安排學生一起欣賞楊利偉從太空拍攝的錄象,使學生受影片中的氣氛感染,從而激發他們的自豪感,調動他們進一步去認識太空,學生的積極性會比較高。影片結束后,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自由討論。討論的內容是“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覺,如果你可以去太空,最想看到的又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結合剛才的影片內容,引導他們充分展開想象思維,而采用自由討論的 形式便于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讓他們在敢于表現自己獨特想法的同時,也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討論結束后,再進行自由發言,答案將是豐富多采的:比如學生感興趣的外星人,神秘的飛碟,流星,彗星,宇宙中各種美麗的星系……在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的時候,我提議:“大家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宇宙風光好不好?” 這課堂氣氛顯得更加活躍起來。
欣賞教學是使學生直觀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
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則,應該是在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盡量讓他們采用自主研究的方式去欣賞。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贈予者,而應該起導向作用,引導他們找到自己對美的理解。 因此,新課教學的第二部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宇宙的風光,在欣賞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表現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自主感受,自我表述。 這時,那些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往往能給其他同學以新的啟迪。
在學生興致高昂的時候,教師也加入他們的討論并提出疑問,這么美的太空你們想去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飛向太空呢?學生馬上回答可以插上翅膀,可以坐宇宙飛船……這時候,教師在黑板上貼了幾個飛行器。然后告訴學生,老師想坐著這樣的飛行器去太空,你們能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嗎?由此進入新課教學的第三個階段,飛行器的創作設計。范畫的演示,給學生設計飛行器降低了難度,突破了難點。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在鉛畫紙上設計飛行器的外型,完成后自由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一下飛行器的特點和功能,通過自評和互評達到學生之間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的目的。學生的作品也都很精彩,想象也很豐富。
美術課不像有些學科那樣主要運用聚合思維,尋找單一的答案,如果學生僅靠自身的閉門造車,想象思維只會逐漸枯萎。而那些來自小伙伴之間的交流與傳播作用不可小看,美術創作呈現的視覺形象豐富多采,當學生置身其中,像見到萬花筒,目不暇接。它有時比教師的講課作用更大。也更益于難點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