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玩具(精選10篇)
民間玩具 篇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二十課)
一、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材分析: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布地域廣闊,它的種類、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們是相互借鑒與傳承的共性藝術,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本課以了解中國民間玩具為教學內容,以欣賞山西民間玩具為切入點,開展探究式的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對中國民間玩具和民間藝術的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觸和了解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分析民間玩具的特色;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探究的樂趣。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接觸和了解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難點: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山西民間玩具的特色。
六、教學準備:
學生:美術書、課前收集中國民間玩具的資料和圖片或實物。
教師:中國民間玩具的課件或圖片、山西民間玩具的實物
七、教學過程:
引導階段
(1)課前同學們收集了中國民間玩具的圖片,有的同學還找到了實物,對中國民間玩具也有了一點的了解。老師也找了一些中國民間玩具的圖片,想看嗎?出示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2)播放中國民間玩具課件,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中國民間玩具,了解中國民間玩具的多樣性。
(3)欣賞教材中的民間玩具作品,提出問題:
翻開課本,仔細觀察,小組討論:①圖片有什么民間玩具?你見過嗎?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這些民間玩具的共同點?③它們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點?
由各個小組長匯報,師生共同總結: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特點是:色彩鮮艷、造型豐富、廢物利用。
感受階段
中國的民間玩具種類很多,這節課重點欣賞富有代表性的中國民間玩具──山西民間玩具(再次出示課題:中國民間玩具──山西民間玩具)
(1)出示山西民間玩具各種虎造型的民間玩具課件。
(2)小組圍繞以下4個問題展開討論:
a.這些民間玩具以什么動物形象進行夸張、變形?
b.民間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點:
c.民間玩具老虎選用什么材料進行制作?
d.你知道民間玩具老虎的寓意嗎?
(3)小組匯報、師生共同總結虎造型的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用虎的形象進行夸張、變形,它具有造型粗獷、質樸、生動優美,注重裝飾性,大膽取舍細節,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強悍、吉祥之意。
(4)欣賞各種山西民間玩具(出示課件:各種山西民間玩具),師生共同總結山西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山西民間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民間藝人采取最簡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價的面、土、布、木、紙,憑籍靈巧的技藝,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物質產品。同時又是傳授美的藝術品,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美與實用的和諧。山西民間玩具有著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雞、魚、龍、鳳,這些人們喜愛的、有特定審美內涵的形象,巧妙地表達“吉祥如意”、“富貴榮華”的主題。山西民間玩具有造型粗獷、質樸、生動優美,注重裝飾性,大膽取舍細節,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間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慶、吉祥為主題,因此,以它紅火、熱烈、艷麗的色彩而面世。
發展階段
欣賞本地的民間玩具(學生帶上家長收藏的民間玩具實物或圖片,教師也可播放本地民間玩具的圖片課件)相互欣賞,從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認識本地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拓展階段
欣賞外國民間玩具(課件欣賞)讓學生了解、體驗外國民間玩具的多樣性,感受藝術的多元化。
民間玩具 篇2
[分析]民間玩具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民間玩具為題材,引導學生欣賞學習。民間玩具是我國勞動人民為啟迪兒童智慧、伴隨兒童游戲玩樂而制作的娛樂用品,一般是手工制作而成,民間玩具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更,把它介紹給沉浸在電動玩具世界里的孩子們,既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讓他們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3課 民間玩具
本課民間玩具具體作品介紹:1.肥燕風箏“五福捧壽”(紙玩具),產于北京,風箏色彩鮮艷,造型簡潔對稱,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繪、放四個基本過程。2.泥咕咕(泥玩具),產于河南,中間滾圓兩頭細尖,可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尾部有一豎一正兩個小洞,用嘴一吹。就會發出嗚嗚的叫聲。3.布老虎(布玩具),產于陜西,神態威風、可愛,造型簡潔又有動感,頭部紋飾多樣,寓意吉祥和健康,既可觀賞又可作枕頭用。4.木馬(木玩具),產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滾動,曾在民國年間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造型與色彩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5.螞蚱(棕編玩具)。產于湖南,利用棕葉編織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葉編織藝人。
二、民間玩具教學目標
◆欣賞、了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和色彩特征,啟迪智慧。
◆用簡短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體現對玩具制作的學習欲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傳統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是一節欣賞課,強調學生在感性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民間玩具的形、色特征,教師應盡量向學生提供較多的民間玩具實物和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寬松的學習情境中掌握簡單的欣賞評述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體驗——審美——表現——遷移
利用身邊易找的民間玩具讓學生玩一玩,體驗樂趣。在審美過程中可采用直觀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引導學生仔細觀賞作品,了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色彩、花紋等特色,領略、初步認識形式美基本法則,探究其制作方法,再給學生講一講關于民間玩具的故事,滲透簡單的民俗文化知識。
學習活動的開展考慮突出自主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玩具作出簡單的評價,可以單獨講述,也可以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交流。
學習遷移、拓展體現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后社會調查,去發現身邊的民間玩具.去了解其間的故事、歷史,甚至可以嘗試去學著做一做。
作業要求:能用簡短的話語表達觀賞民間玩具的感受并能說出其特色。
四、教學建議
◆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教材,有的地區可以觀賞為主進行教學;有民俗地域特色的地區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動手嘗試制作簡單的民間玩具;城市發達地區可鼓勵學生在因特網上或書店查找關于民間玩具的資料,作最簡單的社會實踐調查。
◆指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應有的放矢.先扶后放,精講有代表性的作品,重點介紹學生感興趣卻不了解的作品,可根據地方特色推薦當地民間玩具作為教學材料。
(楊群芳)
民間玩具 篇3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業類別:美術欣賞課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玩具,初步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的知識。(了解)
2、在欣賞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部分中國民間玩具。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初步認識、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教學準備:
1、教具:計算機、cai課件、大屏幕投影、實物展示臺、
部分民間玩具實物。
2、學具:各種民間玩具。
3、課前調查:授課對象為三年級學生,他們好動、好玩,對中國民間玩具非常感興趣,愿意通過欣賞民間玩具,來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的知識,并且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他們也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欣賞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民間玩具實物(通過木偶問好),引入課題。
2、問:剛才誰向你們問好了呀?
3、出示課題:中國民間玩具欣賞(大屏幕)
二、欣賞古代玩具
(注:所有圖片欣賞的玩具都通過電腦及大屏幕進行展示,部分比較小的實物玩具通過視頻展示臺欣賞。)
1、導言:中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有些玩具雖然不是很精致、美觀,但距今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接下去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我們的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點擊古代玩具)
2、欣賞《青銅犀尊》
①問: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②問:這件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③小結:當時我國勞動人們的青銅冶煉技術非常的高。
3、欣賞《玉壁雙龍》
①問:表現了什么內容?什么材料制成的?
②介紹龍的傳說。
4、依次欣賞《彩繪泥塑騎馬俑》、《青銅燕車》、《青銅奔馬》。
5、看了這么多古代的玩具,你有什么話想對我們的祖先說一說呢?
6、小結:我們的古代人民真了不起。
三、欣賞泥玩具
1、導言:你以前用泥沙玩過什么?
2、看看藝術家用泥巴制作出了怎樣的玩具?
3、欣賞《送肥田間》
①問:這件玩具表現了什么內容?
②黑呼呼的泥巴色彩為什么會這么漂亮呢?(泥彩塑)
③介紹泥彩塑知識。
4、大屏幕中依次欣賞《張飛和馬》、《京劇臉譜》等,問:你最喜歡哪一件?為什么?根據學生答案有選擇的欣賞。
5、欣賞《阿福》
①問:表現了什么形象?(健壯可愛的兒童形象)
②取名阿福,有鎮邪、降福的意思。
6、欣賞《小豬拉琴》
看了有何感受?
7、欣賞《北京兔兒爺》
8、書本上還介紹了哪幾種泥玩具?
9、你們帶泥玩具了嗎?向同學介紹一下。
10、小結:勞動人民真偉大。普普通通的泥巴也成了這么漂亮的工藝品。
四、欣賞竹木玩具
1、引言:在我國的民間玩具中,有不少是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它們制作方便,但玩起來卻非常有趣。
2、你帶了竹木玩具了嗎?向同學介紹一下。
3、學生逐一欣賞,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五、欣賞布玩具
1、出示實物(布娃娃)引入
2、欣賞《布老虎》
①問:這是用布做的什么動物。
②老虎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是威武、兇猛的,這只老虎的表現怎么樣呢?(可愛)
③藝術家為什么要把它做成這個樣子。
3、依次欣賞《布絨頭飾》、《獅子》、《女孩》、《老鼠》、《香囊》、《襪子木偶》、《絨布小動物》等。
4、書本上有布玩具嗎?
5、你帶了布玩具嗎?請你向同學介紹一下。
6、老師也帶了一些,逐一展示。
7、布偶角色表演:《拔蘿卜》,一學生講故事,幾名學生手上戴木偶表演。
六、欣賞《其它玩具》
1、引言:材料遠遠不止剛才我們欣賞的幾種。
2、欣賞《沙燕風箏》、《蝴蝶風箏》。
3、欣賞《葫蘆玩具》。
①這些玩具是用什么做的?表現了什么?
②有什么特點?
4、欣賞《鍵子》。
5、展示老師準備的部分玩具實物。
七、結束語
1、今天,這么多的老師和我們303班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玩了什么?
2、當然,中國民間的玩具遠遠不止剛才看的這些。小朋友就帶了不少剛才沒介紹過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
4、特別好的上臺交流。
5、小結:同學們,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的手創造了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間玩具,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歡樂。我們該怎么做呢?
民間玩具 篇4
小學美術欣賞課教
課題: 《中國民間玩具欣賞》 (浙江義務教育第五冊)
課時: 一課時
課業類別: 欣賞課
教材分析:
中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圍中,在農耕經濟、手工業生產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連。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布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制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于它是群體之間相互借鑒與傳承的共性藝術,并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的:
1. 初步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美術的知識。
2. 培養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
3. 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間玩具(部分)及其圖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難點 :
深入淺出、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講解。
教學準備:
學生: 1. 美術書。
2. 課前搜集本地民間玩具的資料、圖片或實物。
3. 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裝搭配件。
教師: 1. 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
2. 中國民間玩具實物。
3. 溫州民間玩具采訪錄像、民曲錄音帶等。
授課人: 廣場路小學 金 鷗
授課時間: 二零零零年四月七日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
二 .剪紙引題,導入 課題
(本環節目的:通過剪紙演示,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使之了解到民間玩具是民間藝術的一種。)
(師在一張彩紙上迅速剪出一圖案貼在黑板的彩紙上。)
師: 小朋友,請看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這是剪紙作品。
師: 你們知道剪紙屬于什么藝術嗎?讓老師來告訴你,剪紙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藝術。我國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這些藝術作品都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關,它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藝和智慧。
在眾多的民間藝術里,與我們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歡的,當然是民間的玩具了。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中國的民間玩具》(出示課題)
三 .講授新課
(本環節目的:通過圖片、實物和錄像的欣賞,初步了解民間玩具的發展、分類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鄉的民間玩具,激發孩子們對民間玩具的興趣和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
(一) 簡介民間玩具的概況
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為“耍貨”、“玩藝兒”,不受重視。但近幾年來,民間玩具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純樸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矚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余,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只翩翩欲飛的蝴蝶;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制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表現并創造出來,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 欣賞課文作品
師:你們想看看這些作品嗎?好,就請打開課文P30(投影儀出示課本圖片),圖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間玩具,請大家仔細看看,互相討論一下,圖片上有些什么?他們是用什么做的?
(讓學生觀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
師: 這是山東的泥老虎和泥人,陜西的泥小豬、粘土彩色鳥、布制蛙形枕頭、泥制大坐獅,廣東的紙龍船,寧夏的線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三) 欣賞玩具實物
1. 觀察民間玩具。
除了這些,金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些民間玩具,請大家看看,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種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
請每組派幾位代表,上來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訴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學生通過觀察觸摸,說出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
2. 民間玩具的分類
請討論一下,根據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間玩具分成哪幾類?
(各組經過討論,寫出自己組對民間玩具分類的意見。師小結。)
(出示投影附一:民間玩具的分類。)
這些作品都是民間藝人以豐富大膽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東西,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紙、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小朋友會想, 我們家里的變形金剛、波比娃娃、電動玩具,那么華貴、那么高檔,這些民間玩具這么簡陋、粗俗、顯得土里土氣,有什么好欣賞的。別急,讓我們先來看看。
(四)欣賞代表性民間玩具
1. 欣賞陜西布制蛙形枕頭。
師:先請看這只枕頭,它與一般枕頭有什么區別?
(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間有個洞……)
師小結:這枕頭都是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縫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別致,像只青蛙。枕頭的中心挖了一個洞,這是為了使孩子們睡覺時能將耳朵放進洞中,不受擠壓;同時又便于淚水的漏淌,不會讓淚水打濕枕頭,流進耳朵,影響身體健康;這種枕頭色彩鮮艷,形象給人以笑瞇瞇的感覺。除了睡覺外,這枕頭還是小孩們所喜愛的玩具。小小的枕頭,伴隨孩子長大,這其中的一針一線,包含了母親多少的深情厚意啊,這可是現代高檔玩具所不能表達的。
2. 介紹玩具中圖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頭上圖案繡得很精致,上面的蓮花、蓮蓬、蓮藕和鯉魚的組合,意味著年年有余,同樣也有連生貴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間玩具上,一般都繪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圖形,以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嗎?請看(出示投影附三:圖案的寓意)
3. 欣賞民間玩具的色彩。
民間玩具圖案很別致,色彩也很獨特,請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掛飾)這件掛飾色彩上是怎么樣的?(學生回答)
師小結:中國民間玩具在色彩上總是選用艷麗醒目的顏色,給人以強烈對比的視覺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濃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緩解那灰暗、蕭瑟的氣氛;豐收的季節,到處鳥語花香,那鮮艷的色調,又恰好和大自然渾然一體,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總是能給人帶來歡樂和喜悅。
4. 認識民間玩具的功用。
民間玩具不僅圖案別致、色彩艷麗,而且很多玩具還具有多種功能。(出示實物套娃)
(引導學生說出套娃不僅集玩、觀賞、貯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個套形。)
總結:這些民間藝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貧困,但他們永遠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多么難能可貴呀。
中國的民間玩具雖然沒有現代高檔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傳神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創造藝術,是現代高檔玩具遠遠不能比的。
(五) 欣賞本地玩具。
師:中國的民間玩具品種豐富、分布廣泛,各地都有。我們家鄉溫州到底有那些民間玩具呢?老師課前曾叫同學們去了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玩過的玩具,現在請你們來介紹一下。(請課前搜集到玩具圖片或實物的學生上臺講解)
剛才同學們講得很好,這些都是我們溫州的民間玩具,那么現在溫州的民間玩具是怎么樣的呢?請聽溫州的民間玩具收藏家、車木玩具創始人——季桂芳先生的女兒季天淵阿姨的介紹。(播放采訪錄像)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圖片、實物和錄像,對民間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間玩具在題材的選擇上,強調思想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注入對下一代人的深情與愛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僅強調夸張變形,又強調生動活潑、清新健康,傳神地表達了熱愛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運用上,不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視色彩自身的對比和五彩斑斕。(出示投影附五)
四 制作玩具,結束教學
(本環節目的:通過簡單的玩具制作,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民間玩具的興趣。)
結束總結:近幾年來,民間玩具得到很大發展,各種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國民間玩具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各種具有民俗意義的玩具已成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國的民間玩具越來越受重視和關注。今后,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間玩具,為發揚和光大我國的民間藝術做一點努力。今天,讓我們也用靈巧的雙手,去學做一件民間玩具好嗎?(讓學生在優美的民間樂曲中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玩具學習制作)
民間玩具 篇5
蘇少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蘇教版美術第二冊第15課
外國民間玩具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玩具的結構、功能、形態,萌發對玩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過欣賞、感知、制作等一系列過程,引導學生由外而內地認識事物的本質;3、使學生能在玩中增趣、玩中學法、玩中增智,潛移默化地滲透人文知識。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把玩外國民間玩具,了解不同玩具的構造特點、人文內涵、風土習俗
2、教學難點:人偶玩具的制作。
教學準備
1、 教師:外國民間玩具,相關的玩具圖片、視頻資料,適合教學的自制課件, 人偶玩具的制作材料
2、 學生:彩筆、剪刀、手工制作材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知與體驗
1、從畫作中簡單了解中國明間玩具,然后話鋒一轉,引出問題:外國小朋友玩什么?
2、點明本課學習內容,并板書課題:外國民間玩具。
二、學習與創作
1、玩中增趣,初步了解外國民間玩具;
*欣賞美術書中的外國民間玩具,初步感受其形態特征和裝飾效果;
*師生拿出自帶的外國民間玩具,通過欣賞、觸摸、把玩,激發對外國民間玩具的探究興趣。
2、賞析探究,進一步了解外國民間玩具的人文內涵
*通過芭比娃娃的裝束,感受濃郁的民族風俗;
*通過美國、非洲等玩具,感受玩具中精美的雕刻藝術;
*通過胡桃夾子的玩具,感受玩具與文學間的關系;
*通過遙控玩具等,感受現代科技的發展;
*小結:外國民間玩具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各自反映了本國的風情習俗,集人文內涵、造型藝術于一體,可玩、可賞。
2、欣賞揣摩人偶玩具的制作
*欣賞《音樂之聲》片段,感受人偶玩具的樂趣;
*師生討論人偶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師示范講解人偶玩具的注意事項與制作步驟;
3、精心設計、巧妙制作人偶玩具
*作業要求:學習用紙、線制作能活動的人偶玩具
一、評價與拓展
1、以玩代評,感受成
*學生自我介紹自己制作的偶玩具;
*同座位互相把玩對方的人偶玩具,共享快樂。
2、課后探究,制作萬花筒
*欣賞fiash制作的萬花筒圖案,猜猜是什么玩具;
*簡要講解萬花筒的來源、制作原理與方法;
*鼓勵學生課后進行探究性學習,嘗試著制作一個萬花筒。
民間玩具 篇6
教學目標 :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在比較中體驗民間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藝術特色、審美特色。
教學重點:感受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作業 要求:能選擇兩件課本上的民間玩具,簡單說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點
教學活動過程 :
1、 活動一:你發現什么?它們叫什么名?
欣賞課本提供的玩具圖例,找出他們的名字。
2、 活動二: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提供泥、紙、竹、皮、面、木、布等多種材料,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B 感受民間藝人心靈手巧及民間藝術特色
3、活動三:它們“想說”什么?
討論民間玩具的產地、寓意及有關的故事。
4、 活動四:民間玩具美在哪里?為什么?
5、 活動五:學習民間藝人,可利用身邊地廢舊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繪自己感興趣地民間玩具。
6、 布置師生共同收集地民間小玩具集市。
民間玩具 篇7
(36) (36)
課時:一課時
目標:
1、了解中國民間玩具藝術作品。
2、能感受走進博物館中國民間玩具藝術作品的美。
重點:能感受中國民間玩具藝術作品的美。
難點:并能用語言描繪心里的感受。走進博物館——中國民間玩具
準備:《中國美術鑒賞》、《中國美術教育》、《初中美術欣賞》、圖片等
過程:
一、組織教學走進博物館——中國民間玩具
二、欣賞、討論
1、欣賞:
(1)《舂米》——(木、竹)——四川
(2)《猴》——(布)——山西
(3)《騎馬人》——(面)——山西
(4)《虎》——(布)——山東
(5)《鱉魚》——(紙、竹)——山西
(6)《童子騎象》——(布)——山西
(7)《輩輩封候》——(木)——河南
(8)《鳥哨》——(陶土)——貴州
(9)《豬哨》——(陶土)——貴州
(10)《騎馬將軍》——(木、竹)——河南
(11)《鴨蛙斗》——(糖)——山東
(12)《雞》——(布)——陜西
2、討論:想不到吧!中國民間有這么多有趣的玩具,其實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3、 談談你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對各種玩具的想法和意見。
4、 如果讓我們自己動手來設計,你準備怎么做?是不是能同樣精彩呢?
三、學生作業
1、自己動手仿制一件。
2、有能力的同學可自行設計。
四、巡回指導
1、鼓勵學生制作的作品大膽,有趣味。
2、學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3、安全教育:使用刀時注意不劃傷皮膚。
六、 小結
1、對自己的作品及他人的作品的欣賞,并加以評價。
2、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的一角。
3、講一講自己這節課的收獲。
民間玩具 篇8
民間玩具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玩具。
2.通過欣賞、探索使學生對民間玩具有個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3.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
制作一個玩具。
教學難點:
玩具的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玩具作品若干件,圖片、錄像等。
學生:民間玩具若干,橡皮泥、彩紙、剪刀、膠水、易拉罐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請同學談談自己對民間玩具的認識,及自己所見所知的民間玩具。
2.播放錄像:欣賞收集的民間玩具,并簡單介紹這些玩具的出處及特點。
3.請同學分組討論一下錄像中的民間玩具。自己喜歡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
二、發展階段
1.教材作品欣賞,分析作品中的民間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及寓意。(師生共同完成)
(1)《大阿福》:江蘇無錫是我國歷來民間藝人,特別是泥塑藝人集中的地方,歷代人才輩出,《大阿福》是我國傳統的泥娃娃的代表作,胖的臉龐,討人喜歡,含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討論現代大阿福與古代大阿福有什么不同?)
(2)《套娃》:俄羅斯流行的木制娃娃,造型生動,色彩富有民族特色,五個木娃娃環環相套,可以合成一個大的木娃娃,設計非常巧妙。(請同學列舉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的相似的玩具作品)
(3)《扳不倒》河北玉田,是一種重力玩具,上部用紙,下部用紙包泥,扳倒后能自動豎立起來,故又稱“扳不倒兒”。這是同學常見的玩具,在我們這里很常見,叫“不倒翁”,很多同學自己都會制作,只是制作的材料各種各樣,請同學來談談(不倒翁的原理或制作過程)。
(4)欣賞《白釉彩繪陶貓》、《布公雞》、《泥狗》、《兔兒爺》、《竹龍》、《猴翻跟頭》、《竹制機關槍》、《沙燕風箏》、《泥公雞》、《虎》系列等作品,并談談各地民間玩具的創造者們,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形象,制作各種不同的玩具。
小結:通過以上所欣賞的古今中外民間玩具作品得知,它們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獨到之處,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實際上卻包含著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所以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小狗、小貓、小雞,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動物,也是民間玩具中經常表現的對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玩具。
2.設計制作玩具,可單獨完成也可多人合作。
(1)選材構思:合作者可討論如何先材定題。
(2)設計方案。
(3)完成制作。
3.輔導學生進行設計制作。
4.玩具作品欣賞交流:
(1)選出有代表性作品請作者談創作意圖及創作體會并進行交流。
(2)布置玩具作品展。
三、課后拓展
可利用各種方法收集古今中外有關民間玩具的資料,利用木塊、泥土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民間玩具 篇9
第一課 民間玩具世界(教案)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
2.過程與方法:
在比較中體驗民間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藝術特色、審美趣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參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交流,感受民間玩具濃厚的鄉土味和強烈的裝飾風格,培養健康向上的窩、審美趣味。
教學過程 :
一.欣賞課本提供的玩具圖例,找出它們的名字。
1. 打開課件讓學生欣賞各地不同風格的民間玩具,讓學生猜想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樸拙、圓潤飽滿、色彩鮮明、健康快樂的兒童形象。
“紙扎風箏”古樸對稱的云紋,激發學生想象放飛的優美情境。
“彩燈蟹”形象逼真、生動,紅黑白對比的色彩和對稱式花紋裝飾,鮮艷奪目、古色古香。
“一囗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藝術,以牛皮等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娛樂,以可以用于觀賞的精美工藝品。
“面花獅子糕”既可作禮物贈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黃紅兩色布縫制而成的軟雕塑,嬌憨可愛的形象而感受民間玩具平安、幸福的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戲,還可以用作裝飾室內環境。
2. 感受民間藝人心靈物手巧及民間藝術特色。
二.它們“想說”些什么?
1.民間玩具的產地、寓意及有關的故事。
三.民間玩具美在哪里?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覺詞語(如材料美、裝飾美、對稱美、質樸、飽滿、逼真、色彩華麗、對比強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覺?
2.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
四.通過學習,可以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繪自己感興趣民間玩具。
五.作業 要求:
1.基本要求:
選擇兩件課本上的民間玩具,簡單說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點。
較高的要求:
選擇材料工具,描繪或制作出一件自己喜愛的民間玩具。
課后反思:
活動效果:這一課同學們在欣賞的時候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在講述過程中出現過多冷場的問題。
2.作業 評析:作業 質量不高
3.改進措施: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不強,要加強手工制作能力的培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民間玩具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民間玩具的知識。 2.培養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中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圍中,在農耕經濟、手工業生產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連。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布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制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間相互借鑒與傳承的共性藝術,并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間玩具(部分)及其圖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難點:深入淺出、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啟發學生初步認識、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民間玩具及民間玩具的有關圖文資料 (教師)專題學習網頁(設計一個集圖、文、音、像等信息于一體的《中國民間玩具》的網頁),網絡教室(有50臺計算機以上,能與因特網相連)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 播放民間吹糖藝人制作糖玩具的片段,教師運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同步解說。 (2) 學生匯報、交流課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的中國民間玩具的信息。引出學習問題:中國民間玩具到底有多少?各地區玩具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含意? 2.網上學習,自主探究。 (1) 教師提供學習網頁。網頁的結構主要有6大塊:①圖片:收集各種民間玩具的圖片。②概況:通過文字概要介紹民間玩具的歷史、名稱及制作的方法。③分類:通過圖片及文字的介紹后,根據玩具制作的材料、用途、形式進行分類。④代表性玩具:提供各地區民間玩具,讓學生從中學習形狀特色、圖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的詳細知識。⑤本地玩具:收集本地民間玩具的圖片。⑥請您留言:欣賞了民間玩具,你有什么想法? (2)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探究。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充分利用民間玩具網頁課件,通過超鏈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圖文、聲響資料,轉入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3)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 3.匯報交流,深化提高。 (1) 剖析整理。學生分組學習,圍繞共同問題協作學習,通過收集、討論、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匯報交流的準備。(學生可利用復制、粘貼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 匯報交流。小組之間充分交流,及時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4.發表感受,拓展延伸。 (1) 師生進入網上留言板,進行在線發言交流。 (2) 學生個人留言完成后,認真閱讀、思考老師和同學的留言。 (3) 在交流的基礎上,根據學習的感受和體會,設計一個自己的玩具。●方案二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間、現代的玩具) (教師)民間玩具及有關圖片資料等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 “玩具總動員”:請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2.直觀體驗。 中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有些玩具雖然不是很精致、美觀,但距今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接下去我們看一看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翻開課本第36、37、38、39頁,以及民間玩具掛圖。 ①燕風箏“五福捧壽”(紙玩具) ② 大公雞(泥玩具) ③ 獅子滾繡球(布玩具) ④ 木馬(木玩具) ⑤ 螳螂(棕櫚葉玩具) ⑥ 面人(面粉玩具) ⑦ 鹿鳥(糖玩具) ⑧三勿猴(石玩具) 3.師生交流。 (1) 你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玩具? (2)說說對這些玩具的感受:引導學生仔細觀賞圖片,了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色彩、花紋等特色,初步認識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探究其制作方法。并以自主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玩具作出簡單的評述。 (3) 教師小結補充: 續上述玩具:①產于北京,風箏色彩鮮艷,造型簡潔對稱,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繪、放四個基本過程。②產于山西,中間滾圓兩頭細尖,可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尾部有一豎一正兩個小洞,用嘴一吹,就會發出嗚嗚的叫聲。③產于陜西,神態威風、可愛,造型簡潔又有動感,頭部紋飾多樣,寓意吉祥和健康。 ④產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滾動,曾在民國年間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造型與色彩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⑤產于湖南,利用棕櫚葉編織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葉編織藝人。⑥產自上海。⑦湖北、山東、四川等省都有,它是用糖泥吹制或糖油澆著而成。⑧產自山東,用滑石刻制而成,仔細觀察可以看到3只猴子的姿態各不相同。 4.拓展表現。 (1) 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一下民間玩具。 ①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現? ②你制作的玩具會用到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③教師適當補充,鼓勵學生大膽制作生活中的玩具,并能表現出自己的藝術特色。 (2) 課后,拜訪當地民間藝人,學習制作民間玩具。 課外資料1.中國民間玩具歷史悠久。 長期以來,民間玩具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注意。有人還認為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不屑重視,所以,有關它的歷史,文字史料極少,甚至著名產地的縣志中也難找到片言只語的記載。比如,無錫泥人早已名揚四海,可是追溯它的歷史,只能說“相傳始于明代”;又如陜西鳳翔,民間玩具手藝世代相傳,究其起源,也只能說“相傳起于明初”。然而傳世和出土的實物史料,卻雄辯地證實著我國民間玩具的歷史源遠流長。2.中國民間玩具藝術種類。 中國民間玩具的分布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制作材料龐雜,各種物質材料幾乎都可以被用來制作民間玩具;功能也比較復雜,一種玩具往往具備多種功能;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很廣,可謂包羅萬象。據民間玩具材料和式樣的不同,表現技巧和功能作用的差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分類方法。如按玩具性能分,有節令玩具、觀察玩具、音響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實用玩具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竹木玩具、面塑玩具、泥玩具、布玩具、陶玩具、紙玩具、食品玩具等;按造型特點分,有飛禽走獸玩具、花蟲果蔬玩具、神話傳說和戲曲人物玩具等;按使用對象分,又分為低幼兒童玩具、少年玩具、成人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