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
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及其用途;2、使學生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刻和時間的意義;3、進行簡單的經過時間的計算。4、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時間象流水,要珍惜時間。教學重點: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一些簡單的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時間單位與時刻單位的區別,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互換。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圖書館開放時間:8:00—17:00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理解,從而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今天我們就是來學習24時計時法。(揭示課題)二、新授1、 24時計時法及用途(1)、教師拿出鐘表將時鐘、分鐘都指向“12”,告訴學生這是夜里12時,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0時。現在老師撥鐘請同學們說出指定的時刻:上午8時,中午12時,下午5時,晚上10時,午夜12時。并指出:第一圈以夜里12時(也就是0時)到中午12時,是12小時。第二圈以中午12時到夜里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又走了12小時。一共走了兩圈是24小時。郵電、交通、廣播等部門采用的是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每天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如果我們每天睡覺用去10小時,吃飯用去3小時,活動用去2小時,休息游戲和路上各用去1小時,那么用在學習上就只有7小時,再平均分配到各門學科的話,大概每天每門課就僅有1小時了。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能浪費每一分每一秒。(2)、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5上面第3小節,通過閱讀使學生懂得在把下午的幾時或晚上幾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要給原來的數加上12,而第一圈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更簡單,不要寫明凌晨,上午等,只要直接寫幾時。(3)、練一練①、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上午8時 下午3時 晚上9時 下午1時( : ) ( : ) ( : ) ( : )②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16時= 11時= 21時30分=2、 教學計算時間的應用題(1)、例1的教學一輛汽車由南京開往上海,14時30分開車,18時30分到達,路上用了多少時間?(口答)在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的基礎上,學會簡單的求經過時間的方法。首先讓學生理解題意,通過審題,區分時刻與時間。師:這輛汽車是什么時刻從南京開出的?什么時刻到達上海?采用的是什么計時法?求的是什么?說明:時刻是出發和到達時的一個時間點,時間是時刻與時刻間的一段距離。請同學們看著線段圖,你能口答出來嗎?學生口答,并說出想的過程。以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 小時,到16時30分是 小時,到18時30分是 小時,也可以用:18時30分—14時30分=4(小時)答:路上用了4小時。(2)、練一練從上午8時到16時,經過( )小時。這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16時-8時=8(小時)(3)、例2的教學一個商店上午8時開始營業,下午7時停止營業,每天停業多少時間?同學們這個商店掛的牌子上的營業時間是什么計時法?用24小時計時法怎樣來表示呢?板: 上午 下午 8:00 —— 7:00 8:00 —— 19:00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算好后與課本對照,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書上的這種做法還可以怎樣來做呢?(先算上午營業從8:00—12:00經過4個小時,下午營業從中午12:00—下午7:00中間經過7小時,再算4+7=11(小時)),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突出用24時計時法計算比較簡單。(4)、p49,“練一練”第2題,下午4時=16時,16-5=11(小時)。三、鞏固練習1、練習十的第1、2題這兩題要使學生能比較迅速地普通計時和24時計時法進行互換,這對于解答求經過時間的應用題的解決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有益處。2、練習十的第3、4題,要求學生口答,說出想的過程。四、小結、布置作業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你覺得該怎么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作業練習十第5、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