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長》說課設計
[通過描出喜歡圖形的一周,激發學生的欲望,抓住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
三、找一找、摸一摸
1、樹葉有周長,圖形也有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也象樹葉一樣有周長,你們能不能在我們的周圍找出這樣的一些物體?同桌互相找一找,摸一摸。
2、交流匯報.然后請同學們摸一摸桌面的邊線,再說一說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并說一說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從生活事例入手,摸一摸書封面與桌面的周長等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量一量、說一說
1、同學們找到了很多,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手腕一周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是否準確呢?我們來驗證一下,誰來給老師量一量?(注重測量方法的指導)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你能估計一下自己的手腕是多少厘米嗎?
4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說自己的手腕是多少厘米?如果需要測量腰圍會嗎?胸圍呢?頭圍?
[通過動手操作、實際測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的意識,加深對周長的認識,感悟周長的概念,感受學習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5、質疑、小結:對于以上內容,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通過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善于觀察、愛動腦筋,你們有興趣參加闖關比賽嗎?
五、比一比、練一練
1、先看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打開課本45頁第2題,可以直接做在書上。選擇長方形的同學,能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嗎?有不同方法嗎?
2、繼續闖第二關。(比較兩個圖形的周長)
看課本45頁第3題,如果自己不能解決的,可以同位合作完成.學生回答后,課件再次進行演示。
3、再闖第三關。(選做題)
這里有三道題目,你們可以任意選擇完成
(1)、小明的書桌面是一個長120厘米,寬50厘米的長方形。如果在它的兩個角上分別裁去一個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圖形的周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
(2)、請在方格紙上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圖形(每格邊長1厘米)
(3)、如果要量一量一片樹葉的周長,你有什么好方法?
[使學生將有限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延伸到無限的課外,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六、說一說,樂一樂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有收獲嗎?有了這么多的收獲,快樂嗎?老師更為你們有收獲而感到快樂.今后,你們還會學到很多很多的數學知識,希望你們在學習中能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說反思】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開課,我就創設了“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感到很新鮮. 接著我又創設了描自己想要得到的圖形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欲望;然后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