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劉清姝老師《年歷告訴你》一課
哲學家羅素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她,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提供了一種精確簡潔通用的科學語言,數學語言正是以她的結構與內容上的完美給人以美的感受。”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向學生傳遞數學的美,讓學生們耳濡目染數學給我們帶來的關于自然有序、結構的美,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生共榮的和諧的美?“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中向學生滲透和傳遞數學文化的豐富內涵,讓他們自然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無窮魅力?
對此,劉清姝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她用廣闊的數學視角,以及敏銳的數學洞悉力,捕捉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數學文化要素,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其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
品味劉清姝老師的課堂教學就像飲一杯清新、淡雅的香茶。從《年歷告訴你》一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彌漫在數學課堂中,引領著學生不斷用心去觸摸數學本質,去探尋數學的內在規律以及文化本性。不禁讓人欣喜、讓人感嘆:數學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課例回放]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年、月、日》。
授課教師: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清濱小學 劉清姝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誘發學習動機
師:今天劉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課,劉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禮物,就在你們的書桌里,快拿出來吧!
生:(取出年歷卡,馬上為卡片上的哈爾濱風景吸引,繼而發現了反面的年歷)是日歷。
師:(屏幕出示各年份年歷)這些卡片上記錄的都是一年中每一天的信息,所以確切地說,你們收到的是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出示:年歷卡通圖)就在這小小的年歷卡中藏著許多的數學秘密,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年歷,讓它把秘密告訴你。(出示課題:年歷告訴你)
[提供學生熟知的生活材料----美麗的年歷卡片做學生學習的支架,將科學化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使本來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生動。具有文化內涵的年歷作為知識載體貫穿于整節課中,使年月日的知識教學與年歷的文化滲透渾然一體,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理解知識的一條主線。]
二、借助年歷,探究新知
1、觀察年歷,初步感知
師:年歷究竟要告訴我們些什么?快來仔細觀察一下,看你能從手中的年歷中發現些什么,和同桌說一說。
生觀察后交流,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12個月,31天,30天,28天等信息。
師:概括的說大家的發現都和年、月、日有關(板書),年、月、日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時、分、秒一樣都是時間單位。下面我們就從大家的這些發現開始研究,看看年歷還會告訴我們些什么。(出示2005年年歷)看,2005年有多少個月?
生:12個月。
師: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歷,有多少個月?
生:匯報不同年份,都有12個月。
師:那我們可要祝賀那位同學了,她一下就從年歷中發現了年和月之間的關系。(完成板書:一年有12個月)
2、認識大月和小月
師:這12個月中有31天的是哪幾個月?
生:31天的有1、3、5、7、8、10、12月。 30天的有4、6、9、11月。
師(隨學生匯報點擊課件出示)這名同學是按著從1月到12月的順序依次觀察的,這樣的有序觀察就不容易遺漏了。象這樣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完成板書)還有一個特殊的月份是——2月,2月多少天?
生:2月有28天或29天。
[充分的觀察和交流、適時的學法點撥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由靜態、被動的學轉變為動態、主動的學,快樂地學,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