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劉清姝老師《年歷告訴你》一課
年歷中的數學規律總是這樣客觀存在的,做一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吧,年歷一定會把這些規律告訴你。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講,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課堂上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巧設懸疑,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教學出發點,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年歷表、月歷表,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推理、判斷自己發現,自己概括,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機敏的概括、點撥中數學撩開其神秘的面紗,彰顯其動人的文化本色。]
三、情境練習,鞏固運用
1、判斷下列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949年、1928年、2005年、2100年
師:(根據學生的判斷出示答案)并結合1949年新中國成立、2005年神州六號成功發射的事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生根據計算結果判斷2100年為平年,而電腦顯示的卻是閏年。
師:是我們判斷錯了,還是電腦出了問題?21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呢?讓我們通過萬年歷查尋一下。(打開網頁驗證2100年為閏年)這到底為什么呢?
在學生熱情高漲時補充知識:百年不閏,400年又閏。
師:同學們,年歷中這樣的數學奧秘還有很多,只要你樂于發現和探究,年歷就會帶你走進這些奧秘。
2、淘氣的故事,判斷故事中信息的對錯。
(1)姑媽去北京開會,要11月31日回來。
(2)弟弟1999年2月29日出生。
(3)今年7月、8月共62天。
(4)10月30日的后一天是11月1日。
師:通過大家的判斷可以看出,年歷告訴我們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已經牢記在心了。
[“是我們判斷錯了,還是電腦出了問題?”“ 年歷中這樣的數學奧秘還有很多,只要你樂于發現和探究,年歷就會帶你走進這些奧秘!苯處熐山杈毩曇饘W生認知沖突,“電子萬年歷”的演示、驗證直觀而真實,拉近學生的心理認同。“小知識”的補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生活化的練習更滲透了“無處不數學”的思想。]
四、拓展延伸
其實生活中的年歷有許多種(伴著音樂,課件演示各種年歷,學生們在欣賞年歷過程中,不斷發出欣喜、感嘆的聲音),這些形形色色的年歷不僅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更是一座座豐厚的知識寶庫,它們記載了歷法,蘊涵著文化,傳遞著信息。做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孩子吧,在今后的學習中,年歷會把更多的秘密告訴你。
[整節課上,教師美麗、精彩的評價語言不斷地在恰當的時機自然地流淌出來。這些語言,飽含著鼓勵、滲透著方法、陶冶著情操、傳遞著文化。]
[課例評析]
一、神來之筆的情境,成就了課堂的整體美
“年月日”一課是比較傳統的教學內容,要挖掘出新意確實很難。然而,劉老師卻以其敏銳的數學眼光和文化視角,捕捉了“年歷”所蘊涵的豐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用一張張小小的年歷卡片鏈接學生的生活經驗,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中,盤活了“年月日”這一原本枯燥、單調、抽象的較大時間單位的教學內容,創設了一個蘊含數學內容與文化內涵的“年歷告訴你”這一情境,可謂神來之筆,體現了教師對數學文化深刻的理解以及教師自身深厚的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