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實踐活動課《時間與數學(一)》反思性說課稿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習運用做記號、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問題
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币虼宋以O計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
活動一:理解情境中的數學信息。
我引導學生借助日歷理解“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媽媽每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的內涵。
活動二:合作探究,找出三人各自的休息日。
這一環節原先是讓學生四人合作,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找出各自休息日,但在第一次教學后發現符號不統一不便于全班的交流,四人合作資源浪費,時間浪費,就調整為:同桌兩人合作,一個做記號,一個檢查,并提出要求
①請你從8月1日算起,用△標出爸爸的休息日
②再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
③再用○標出飛飛的休息日。
活動三:展示匯報,找出共同休息日。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交流作品,找出父母、父子、母子、全家人共同休息日。
實踐證明:皮亞杰的至理名言“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學生在以上三個活動中不僅初步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且學得快樂開心,情感上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2.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分成兩個層次來體驗:
第一個層次:滲透集合思想。感受父親休息日的集合圖的由來,在教師提供給學生攀爬的梯子后,讓學生填寫母親、飛飛休息日的集合圖,交流父親、母親休息日數的特征。
第二個層次:體驗交集思想。感受父母共同休息日的集合圖的由來,有了前面“腳手架” 的經驗,在此我讓學生填寫母子、父子共同休息日的交集圖,交流父母共同休息日數的特征。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填寫交集圖比較困難。
接著解決預購奧運會比賽門票的問題。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采用教材中提供的飛飛和爸爸走臺階的情境,先讓學生解決14級臺階中父子倆共同踏到臺階有哪些?再預測30級臺階中共同踏到臺階有哪些?
2. 課外延伸(回家作業):你們能用圓圈表示他們共同踏到的臺階嗎?并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四)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但是今天我回頭反思這節課,特別和王老師交流后,我豁然開朗,我想我下一回再上這節課我將做如下調整:
在“感受集合思想”這一部分:第一層次和原來一樣。
第二層次:學生分別在圓圈中填寫出父母、父子、母子、一家人的共同休息日。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你們都知道奧運會是從8月8日開始至8月24日,哪些日子是購兩人票的日子,哪些日子是購三人票的日子?請你圈出來!
對于鞏固練習,拓展應用部分我是讓學生體驗交集的思想,我這樣處理會更好:
“請你們在爸爸的休息日的數中找出媽媽的休息日,做上記號,在媽媽的休息日的數中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做上記號”學生發現重復了,“我們能不能更簡單地表示出來”,接著展示交集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填寫父子、母子的交集圖。我想目標中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沒有感受交集圖是不完整的。至于飛飛和爸爸走臺階一題可以留在課后作為家庭作業。這樣在時間上會更充分些。
通過對本節課教學的設計、實踐、反思、再設計這一反復的多次體驗,和行動研究的過程,在期間得到專家的引領,同事、網友的幫助,使我得到很好的鍛煉,我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在此我由衷地向關心我的老師們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