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克、噸的練習課(北師大版教學實錄)
師:我們現在開始匯報方案行嗎?
生: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隨機板書)
組1:我們小組共設計了3種方案。
(1)120+200=320(kg),小牛、小馬可以通過。
(2)180+120=300(kg),小牛、小熊可以通過。
(3)200+500+240=940(kg),大象、獅子、馬可以通過。
組2:我們小組設計了5種方案,有3種跟組1一樣。
(4)200+240=440(kg),小馬、獅子可以通過。
(5)180+120+200=500(kg),小熊、小牛、小馬可以通過。
組3:我們小組還有2種方案,可以讓4只動物同時通過,
240+200+180+120=740(kg),500+180+120+200=1000(kg)。
師:5只動物能不能一起通過呢?
組1:不能。我們發現5只小動物質量超過了1噸,不能一起通過。
師:同學們剛才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小組還在舉手,說明還有別的方案,看老師的板書,你們能不能再討論研究一下,用簡練的語言說明你們的方案呢?
學生4人小組再討論研究,教師任選一組參加。
師:準備好了就可以說一說。
生:我們組觀察了2只動物一起通過的方案,我們組覺得最重的2只動物是大象和獅子,它們倆的體重加起來是740 kg,他們能通過橋,其他任何兩只小動物也能通過。
師:你們小組的理由講得真清楚。我們一起鼓勵鼓勵他們。
生:我們組觀察了3只動物一起通過的方案,我們組把3只動物一起通過的幾種情況都列出算式計算了一下,我們組的方法雖然麻煩一些,但我們也發現了任何3只動物也能一起通過。
師:那4只動物一起通過呢?
生:我們小組研究了一下,認為4只動物通過的情況只有前面說的2種。
師:同學們剛才的討論很熱烈,把很復雜的方案只用幾句話就概括出來了,看來在數學中只要肯動腦筋,大家共同研究就能出成績。
〖教學反思〗
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良好,基本上達到了事先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1.本節課在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生活化與針對性。在練習中從張濤的日記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對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改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處注意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會心的微笑與積極的思考中掌握、消化知識。
3.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尋求和應用各種策略去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我把問題解決的策略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解決了實際生活中的三個數學問題,特別是最后的“動物過河”這個問題,沒有停留在解決問題的表面,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
本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本節課中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較多,但交流時間不夠充分,需要進一步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本節課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增加趣味性,效果會更好些。
3.習題的形式應注意多樣化與適應性。本節課中練習題的形式較單一。
〖編者點評〗
本案例是一節普通的練習課,而柴老師卻將其設計得有聲有色,三個活動主題將學習的知識有機相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正確使用單位有了較深的理解,使練習課變得生動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