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多重》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單位。
教具準備:天平秤、兩個球、綠豆、鉛筆、雞蛋、蘋果、鹽、2分硬幣
學具準備:鹽(每組2袋)、2分硬幣(每組1枚)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看”:
師:誰愿意和老師做個游戲嗎?老師和,比一比,用一句話說一說。
學生回答。
再次提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書:看。
2、掂一掂:
出示兩個球。一個大卻輕,一個小卻重。
師:這兒有紅球,籃球。你認為這兩個球,誰比誰重?
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師:當我們“看”不出物體的誰重誰輕時,還可以用“掂一掂”的辦法。找身邊的2樣物品,用手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誰重?
3、稱一稱:
想知道數學書、課堂作業本到底有多重呢?你有什么辦法?
板書:稱。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那些秤?
出示各種秤。
拿出一個天平秤。介紹天枰的使用方法。4、揭題。
師:秤是我們生活中測量物體輕重的重要工具。在數學中,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二、認識質量單位“克”。
1、1克的認識。
師:老師這兒準備了1枚2分的硬幣和一粒綠豆,你認為誰的質量更接近1克?學生猜測。
天枰稱一稱。
指明:1枚2分的硬幣約重1克。(板書)
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1克有什么感受?
2、1克綠豆有幾粒?
師:是的,1克很輕。那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1克綠豆有幾粒嗎?仔細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
是:原來12粒綠豆約重1克!板書。
3、估計一支鉛筆的質量。
估計一下,一支鉛筆約重多少呢?
稱一稱。5克多一點。一支鉛筆約重5克。
4、說一說哪些物體約重1克或幾克?
5、稱一稱數學書和課堂作業本到底有多重。
我們一起稱一稱。板書:一本數學書約重200克。
一本課堂作業本約重100克。
6、拿出鹽,估計一下一袋鹽約重多少克?先別忙著估計,四人小組輪流掂一掂。
學生估計。
三、認識質量單位“千克”。
1、一袋鹽約重多少克呢?(500克)2袋呢?(1000克)
2、1000克,我們可以用較大的質量單位“千克”。板書:1千克
3、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板書:1千克=1000克。
千克和克的字母表示方法。
師:“千克”我們可以用字母“kg”表示,“克”可以用“g”來表示。我們還可以這樣寫1kg=1000g。
讀一讀。
師:聽老師是怎樣讀的?跟老師讀一讀。
4、拿出1千克的蘋果。
師:你們看,這兒有一袋蘋果,它約重1kg。數一數,有幾個?板書:5個蘋果約重1千克。
5、說一說生活中那些物體約重1千克?
6、估計自己的書包的質量。
7、找出一個中等個子的小朋友,讓他說一說自己的體重。再找出一個小個的小朋友和個大的小朋友,讓學生估計一下他們的體重。
四、練習。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一個雞蛋約重50( )。
老師的體重約55( )。
一桶油約重5( )。
一本字典約重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