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教案
(給孩子創造了猜測和判斷的機會,讓他們在判斷中樹立自信心。)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做游戲,現在我們做“背一背”的游戲好嗎?(教師選擇三名學生,一位同學背另兩位同學,并說一說背的感受。)
(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見的活動,讓學生感知物體的輕重,并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愿望。)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呢?
生1:用手去掂一掂。
生2:用秤去稱一稱。
師:誰能介紹一下你都見過哪些秤?(讓學生將課前搜集的圖片展示給大家。教師也準備一些圖片,如:玻璃體重計、嬰兒秤等。)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師:今天我們要用臺秤和天平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認識臺秤嗎?(主要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向大家進行簡單介紹,教師補充。)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對臺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重量。(小組人數不宜太多,2~4人學習效果比較好,要求小組長監督每一位學生讀出臺秤上的數字。) 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給予指導和幫助。小組匯報。
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這兩袋鹽有多重啊?
生1:我們小組稱的兩袋鹽是1千克。
生2:我們小組的鹽差一點點到1千克。
師:也許是我們在調秤的時候有點誤差,總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對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千克。
師:在臺秤上你們看到“千克”的字樣了嗎?
生:沒有,我們看到了“kg”。
師:“kg”就是……
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
教師在千克的下面板書:kg。
(2)掂一掂。
師:請同學們把兩袋鹽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師邊說邊示范,然后學生開始活動。
教師與學生一起活動,同時搜集來自學生的信息。
師:感覺怎么樣?
生1:很重。
生2:掂時間長了感到很累。
師:請記住這個感覺,現在我就要考考你們的感覺準不準。
(3)估蘋果。
師:請你估計幾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然后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并把這幾個蘋果裝在袋子里,輪流掂一掂,找一找掂鹽的感覺。
學生選的數量各有不同。
師:每個小組都選好了蘋果,在臺秤上稱一稱吧,看你們估計得準不準。
通過實踐,驗證了自己估計的結果,有的小組估計的質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蘋果。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再說一說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
生1:老師,我發現我們小組選的蘋果差不多大。
生2:我發現如果是小蘋果數量就多,如果是大蘋果數量就少。
師:你們說得都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
生1:我覺得2瓶水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生2:我認為4本書大約1千克。
生3:老師,你的包大約是1千克。
生4:10枝鋼筆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師:好,現在請你們把自己估計的物體拿過來,實際稱一稱,看看它們到底多重。
稱過之后,學生發現了自己估計的質量與1千克的差距,教師要求差得多的同學再掂一掂兩袋鹽,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計。估計兩瓶水的小組稱過之后,結果是1千克多一點,當看到這個結果時,小組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