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觀察物體
研討教學內容 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一)(教材第26~27頁看一看(一))(一)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課桌,老師講課離不開講桌。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觀察這張講桌。
(師請幾位學生到前面來觀察講桌,問:用手指一指你看到了講桌的哪幾個面?生邊指邊說。)
師:咦,同一張桌子,你們看到的怎么不一樣呢?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他們站的位置不同。
師:對,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成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桌。請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一個學生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鉆進講桌下層的隔欄里躺下了。)
師驚訝地說:你在干什么?
生:我在觀察講桌的下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師點了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其他小組也陸續觀察。)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桌,現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發現。(集體匯報。)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她指了指講桌的左面,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同學又說:這是左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桌的左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講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桌形狀和她(生1)看到的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右面。生5: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的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的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觀察的位置、高低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
生6:我們組還有的同學是趴在講桌上觀察的,只看到了上面一個面。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師:通過我們實地觀察,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不一樣,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的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個面。
師:(打開課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生1:我認為淘氣看到的是上面和右面,與第三幅圖連起來。
生2:不對,他站在桌角,還能看到前面,應該與中間的圖連起來。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孩子。
生:笑笑可以看到左面和上面,連第三幅圖;老師站得高一些,只能看到上面,連第一幅圖。……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的形狀,我們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個面。現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否正確。然后,再打開課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正面。
生:老師,我們倆的牙膏盒一樣,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學叫它是側面,有的同學叫它是正面呢?這樣行不行?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生1:朝上的是上面,兩邊的叫側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也就變了。
生2: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