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面積
教學 內容 | 第71—74頁 | ||
教學 目的 |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亦即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 ||
教學重難點 | 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 ||
教具 | 多媒體 卡片 | ||
教 學 過 程 | 備注 | ||
一、導入 概念 1、讓學生猜一猜教師的身高,師生交流,由此引出長度單位:厘米、米及分米。并指出它們的長短, 2、引入: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及長度,在這個基礎上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教學目標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的大小 比較: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封閉的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有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3)概括面積的意義 運用面積的術語,述說比較常見物體大小的結果。
|
| ||
2、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它們的大小。 請學具來幫助,給出三種學具,讓學生選擇。 (2)比較三種方法,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最合理的方法 2、認識統一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進一步激疑,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信他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問。 啟發學生說出解決方法 3、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小組合作) (1)常用的面積單位的大小 (2)說一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4、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定,并形成常用面積實際大小的觀念。 三、鞏固概念 練習 小結 |
| ||
教 學 后 記 |
| ||
課題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備課人:使用人
教學 內容 | 第74頁-------76頁 | ||
教學 目的 | 1、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及本質區別。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 ||
教學重難點 | 兩者之間的區別 | ||
教具 | 多媒體 卡片 | ||
教 學 過 程 | 備注 | ||
出示學習目標 一、步步深入,比較異同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估計 (2)教師出示,長是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計分米的長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的估計接近正確。) (2)估計鉛筆盒的面積有多大?長、寬各式多少? 3、比較 (1)前面我們學習了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 (3)教師與學生共同測量一種,如:黑板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并向學生說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積大約是 4、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通過學習,比較異同 學生交流討論情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教師總結 二、鞏固反饋,深化認識 練習十八 第4題讓學生判斷,根據測量要求,應填寫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聯系生活實際。
|
| ||
第3題先讓學生用4個
|
| ||
教學后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