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教案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教材簡析】:《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學生在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初步認識包含八個方向的簡單路線。是對先前“方向”這一知識的補充與延伸。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力求借助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構建方位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但學生的這些知識僅僅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上,因此,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拓展到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為此,本節課的學習正是建立在學生這些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運用的。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的精神,我認為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發現、創新的過程。為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時,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讓學生自己發現,嘗試說一說,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第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認識東、西、南、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數學思考: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具準備:課件一套、指南針、動物圖片、正方形紙等。
教學重點: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環境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在具體場景中根據不同的參照物來確定方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嗎?
(板書:四面八方)
師:四面是指哪四個面?(四面是指東、南、西、北這四面)
2.復習東、南、西、北。
師:教室的哪一面是東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與東面相對的是哪一面?(學生回答后在西面貼上一個“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與南面相對的是哪一面?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交流,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其目的是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也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作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