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集體備課教案
《可能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104-105頁內容。其相關知識是新課標增設的教學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學習領域。本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是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從定性向定量的過渡。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根據這一理念,基于這樣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精心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究空間、交流平臺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案例描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斷、推理、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會判斷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教、學具:課件、彩球、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初步感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1)用“一定”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同學們,老師最近學會了一種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給大家看,你們想看嗎?
生:想看。
師:老師手里有一個魔袋(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裝著一些彩球,請同學們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學生有的說信,有的說不信)
師:那我們就試試吧。
(師出示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裝有彩球,請學生任意摸出一個球,老師都能準確猜出球的顏色。學生猜測,袋中裝的都是黃顏色的球。)
師:因為袋中裝的全都是黃球,所以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怎樣?
師:當事情確定會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一定”來描述。(板書:一定)
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請學生描述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由猜球游戲導入新課,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興趣盎然、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參與猜球的過程中明白“一定”的涵義,初步體驗到什么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的。]
(2)用“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林老師想從袋中(剛才裝白球的袋)摸出一個紅球,行嗎?為什么?
師:確定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用“不可能”(板書:不可能)來描述。從這個袋中還不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理解“一定”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進一步體驗什么情況下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至此,學生對確定性事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