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千克 克 噸
(學生活動)
師: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師:那1個蘋果有多重呢?請同學們先掂再稱,再說說大約多少個這樣的蘋果是1千克。
四、應用拓展
師: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巧陪玻璃杯》,你們想看嗎?
動畫:星期天,小豬和機靈狗一起到花狐飲料屋去喝飲料。小豬不小心打爛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豬一筆,要小豬陪100個玻璃杯。面對一地的碎玻璃,誰也說不清打爛了多少個玻璃杯。
讓學生伸張正義,自由發(fā)言,為小豬出主意。
再放動畫:機靈狗想出一個巧主意,先把一個完好的玻璃杯稱一稱它的重量(200克),再稱一稱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讓學生算一算小豬應該陪幾個玻璃杯。
五、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課后反思: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兩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課前我讓學生到商場進行了一次實踐調(diào)查活動,使 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讓學生了解克和千克單位之間的進率,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讓學生通過做實驗,總結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提倡的過程性目標。在練習部分,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對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進一步加深認識,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計意識。課的最后,我讓學生為小豬出主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生活意識,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由始至終都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
練 習 課
教學內(nèi)容:p18 p1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單位。
教學過程:
1.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
(1)6000克 8千克 9000克
(2)4噸 7千克 3900千克 4200千克
2.小紅家到學校的距離是876米,她每天上學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3.一只羊重50千克,一頭駱駝重450千克,那么8頭羊和一頭駱駝哪個重?重多少?
4.今天是星期三,再過8天是星期幾?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過20天是幾月幾日?
1 噸有多重
教學內(nèi)容:p21 p2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覺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了解1噸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zhì)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同學們猜一猜,一頭大象重多少?
引入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師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
3、說一說
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單位要用噸。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噸。
4、練一練。
完成課本p22頁的練習。
5、數(shù)學故事
請同學講述曹充稱象的故事,再討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辦法稱象,然后完成課本上的計算。并談自己的想法。
練習四
教學內(nèi)容:課本p23至2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千克、克的認識,并能根據(jù)其單位的進率進行比較大小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