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材分析
4.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第85~86頁)
例題首先呈現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但沒有標注邊長,讓學生量邊長算面積。學生在測量邊長時采用的長度單位可能是分米,也可能是厘米。于是得到的面積分別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10×10=100),通過交流,就會發現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接著讓學生繼續推導平方米與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學生可能用類似的方法通過計算推導出來,也可能通過類比直接得出結論。
“試一試”要求學生運用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單位換算。由于學生已進行過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那些換算的思考方法可以遷移運用,所以讓他們嘗試計算是可行的。教材還安排學生交流換算時的想法,這是為了加深對換算方法的理解。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除數是100的除法,教學時不應要求學生列出換算算式,只要求借助對數的意義的理解進行推理。例如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由于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里面有7個100平方厘米,所以可以換算成7平方分米。“想想做做”第3、4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可以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實用價值。
5. 關于練習八。
練習的設計力求幫助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以及面積單位的換算等知識組織起良好的認知結構。第1題通過估計課桌面的周長與面積,回憶、整理并區別周長與面積這兩個概念以及計算方法。第2題通過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再次看到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在意義、名稱和實際應用上有哪些不同。第3題是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的比較,第4、5、10題是運用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第4題還帶著進行了面積單位換算的練習。
練習設計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6題說出方格紙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可以把兩個半格合并成整格,一格一格去數。也可以先用移補的方法處理不滿1格的問題,再計算面積。第7、8題分別是周長相等而面積不等、面積相等而周長不等的圖形。第9題每次擺出的圖形面積都是16平方厘米,各個圖形的周長都不相等,而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學生的空間觀念正是在這些圖形位置移動、識別相等和不等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我們的試驗田》是一次場景型實踐活動,以試驗田里種小麥、玉米、蔬菜、花卉為題材,綜合了有關求面積、簡單的分數以及其他數學內容的實際問題。學生可以靈活地選用口算、估算或筆算等方法解決問題。場景里有大量數據信息,可以提出許多問題,教材僅提出了其中一部分,把許多問題留給學生發現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