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 unit 8教學案例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如創設情景、組織游戲等。比如組織課前活動,我通常以free tall訓練為重點,利用課前幾分鐘,開展聽說訓練活動,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即將開始的英語課。英語學科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語言功能,講究對話的藝術,這就要求全體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克服羞于開口的毛病,積極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我常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good, excellent不時迸出,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每一課,都盡量創設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dialogue的教學,我讓學生看圖聽錄音跟讀到口述、表演整個故事,再自編自演對話。這樣一來,本來只有幾句話的內容,經過學生的處理,就成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了。長期的訓練,學生由膽怯別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時有精彩的表演。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起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不超過20分鐘,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游戲、唱歌、搶答競賽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學習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學到的知識記憶得特別牢固,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