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學英語3A》Unit4 Goodbye特色作業設計
作業是課堂活動的延伸,作業是學生獨立運用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針對學科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作業,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激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要改變學生作業的形式和功能,要以作業為平臺,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讓學生在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遵循以上原則我將《牛津小學英語》 3a unit4 goodbye的作業設計如下: 本單元a部分主要講述david和nancy姐弟一天的生活,在學習完a部分后我為學生設計了兩項作業。 特色作業一: 將你一天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再配以簡單的英語描述。 教者給出例句:“i 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at….(如圖所示) i get up at... i go to school at... i go home at... i go to bed at... 特色作業二: 根據一天生活學習情況的圖畫內容,將你一天的學習活動編成一個小rhyme. 如:“tick tock, tick tock, tick tock. it’s six o’clock. i get up at six o’ clock.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很大程度取決于作業的內容、形式是否新鮮、有趣。本單元a部分主要講述david和nancy姐弟一天的生活,這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孩子年齡小,都喜歡涂涂畫畫。這樣圖文并茂,既直觀形象,又能使學生在繪畫和語言的學習的交匯中鞏固所學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英語表達能力。由表及里,在完成看圖說話后,在教者給予范例的前提下,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自編小詩,作為一項帶有趣味性的作業,既提高了記憶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挖掘他們英語學習的潛能。 本單元b部分,新授了a desk, a bed, a bookcase, a fridge, a chair, a desk, a telephone, a sofa八個家居類單詞,在學習完b部分后我同樣為學生設計了兩項作業。 特色作業三:將八個單詞制作成單詞小卡片,分別貼到這些家居用品上。(如下圖所示) 設計意圖:單詞的認讀與記憶是學習單詞的重點,將各種單詞卡片貼到家里的實物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創設英語氛圍,制作卡片的過程中又涉及到單詞的拼寫,達到了練筆的效果。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際,為了運用,將課文中的知識變成生活中的語言。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孩子將學到的單詞講給自己的父母聽,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特色作業四:“我是小小設計師”本項作業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每組給一個房子背景,小組成員討論房子里陳設布局,在背景圖上進行貼畫。設計完畢后選取一個代表進行理念闡述。 設計意圖:《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促使我們在作業設計時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布置英語作業趨向“真實”任務。作為一項開放性的作業,“我是小小設計師”以小組形式完成,符合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合作學習的原則,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互相取長補短,除了本單元學習的家居類單詞學生可以自如運用外,他們還可以將舊知或課外學習的內容運用上去,,在認識上有了新的定位,打開了更為開闊的思路。 總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使學生樂做、愛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動腦動手,發展學生思維、想象能力,同時學生完成后教師要給予藝術性的評價,從而讓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牛津小學英語3a》unit4 goodbye特色作業設計 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