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
為什么選這篇《金色的草地》?
前一段時間,我讀普里什文的作品,覺得這個人的語言很特別,干凈,透亮,我喜歡一切干凈的文字。于是,就找他的《孩子們和野鴨子》這本書來讀,看到《金色的草地》,讀到最后一句:從那天起,蒲公英就成了我們最感興趣的一種花兒,因為它們跟我們孩子一同睡覺,一同起來。發現這樣的句子簡單,卻有意味,他是超出了一般的擬人的手法的,有的作品看起來是把花草當作人來寫,骨子里卻是一種矯情,是一些小情懷。而普里什文的作品,能夠讓你聽到大地的心跳。在他的眼里,一片樹葉,一朵雪花,一只小鳥,跟我們人一樣具備生命的神奇。
在普里什文的筆下,大自然的日歷就是他的心靈日歷。他曾說,他的寫作就是要為后人留下一份關于心靈的遺囑。于是,我希望能將普里什文帶到孩子們面前,讓他的文字給孩子的心靈供氧,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這份心靈的囑托。
這節課,我預想的目標是:
1、讓孩子把文字讀成畫面,并且揣摩畫面中的情感,從而把畫面讀活,讀好,讀出味道。
在普里什文的一篇隨筆《獵取幸福》中,我讀到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天生不是一位文學家,而是一位風景畫家。”在課堂上,對于他的這段話,我也有呈現。由此,我想到關于寫景散文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通過語言構建畫面的能力。
另外,有人說散文姓“散”(散行成體)名“文”(文學)字“自我”。散文貴在“有我”,有作者的情感在里面。比起小說,散文更是一種真實的記敘。想起三毛生前寫給賈平凹的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昨日翻看您的“自選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時里有些驚嚇。原先看您的小說,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沒有窗簾可擋,我輕輕地翻了數頁。合上了書,有些想退的感覺。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顯的真誠,令人不舍一下子進入作者的家園。——三毛
三毛的這段話,我讀了,就一直記在心里。我覺得什么“形散神聚”并不能概括散文的特點,散文最本質的東西是它的真誠性。有了真誠,散文才能打動讀者。所以,我決定這節課就帶領孩子讀出畫面,讀出畫面中的情感。讓孩子在課堂中感覺到:心中有情眼中才有景。
2、喚醒孩子對自然的親密感。在當今這個喧囂的世界里,當孩子的心靈被更多的灰色的鋼筋水泥所遮擋的時候,我希望孩子能將這份金黃這份燦爛收藏在內心。希望這樣的樂趣和浪漫不要從童年生活中消失。我更希望他們今天這節課后,再次面對一朵花、一棵樹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