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說課稿
這也是落實課標的第二學段的古詩學習目標: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五 走出文本,拓展練習,學以致用
a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寫了許多描寫秋天的詩歌,出示古詩《山行》、《贈劉景文》朗誦。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合新舊知識,注重語言的積累,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b 沒學過的古詩你能讀懂嗎,讀詩的方法,借助注釋讀懂古詩
出示詩句,自己借助注釋讀懂詩句(幻燈片出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選自 劉禹錫《秋詞》
1、悲寂寥:因寂寞空虛而感到悲傷。
2、春朝:春天。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選自 曹丕《燕歌行》
搖落:凋殘
簡單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借助注釋理解文意,讀懂古詩,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總結贊美,提出希望,愿大家與古詩交朋友。
這里是再次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七作業(yè) 練寫生字,配樂朗讀,搜集秋天的古詩。
板書 夜書所見
思 鄉(xiāng)
根據預設的教學過程,我說說這課的教學特色;
一、選擇有意象聯(lián)系的古詩作品,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克羅齊說:“藝術把一種情趣寄托在一個意象里,情趣離意象,或是意象離情趣。,都不能成立。”我在教學中選擇了兩首感情快樂的古詩與之反襯,選擇了兩首描寫秋天的古詩來烘托,以一篇帶多篇,深切體驗詩人的感情。
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的世界隔絕開來。”根據農村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兒童捉蟋蟀的快樂、有趣,再聯(lián)系詩人當時漂泊在外的生活實況,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總之,在教學中我以樸實,簡潔,明了的態(tài)度,利用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古詩教學的特點,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古詩意境的對照增加了學生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到了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福建建寧均口中心小學 李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