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課堂實錄(精選15篇)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
一、揭題解題
(一)復習袁枚的《所見》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還記不記得袁枚寫過的一首詩。(師板書:所見)
生:齊背。
師:對呀,這是袁枚的《所見》,那你們還記不記得“見”是什么意思呀?
生:看見。
師:對,見就是看見的見,“牧童騎黃牛”就是他看見的。(師板書:看見)
師:除了看見,詩中還寫了~~~
生:聽見。
師:他還聽見“歌聲振林樾”。(板書:聽見)“見”就是看見、聽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紹翁的《夜書所見》。
(二)解題
師:書有兩種意思:書:(1)寫,記錄;(2)裝訂成冊的著作。(出示)在詩中,哪種更確切呢?
生:(1)寫,記錄。
師:“書”就是“寫”的意思,把它的意思裝進題目里,誰來試試?有點難,沒關系,大膽地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生:把自己看見聽見的寫下來。
師: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見聽見的寫下來。(再請生說)
師:如果把時間加進去更好。夜里,他看見、聽見~~~~
師:如果在前面加上誰什么時候?qū)懴聛砭透暾。(板書:葉紹翁)
生:葉紹翁寫下夜里看見的、聽見的。
師:你已經(jīng)理解題目的意思了,老師給你個建議,把“寫”放到前面說更順。
師:你們會說嗎?就像他這樣,小聲地說一次。
。ㄈ┳x題
師:你們剛才說的就是題目的意思,我們把題目再齊讀。
師:如果在這里(指“夜書”)停一下就更好了。
師:夜里靜悄悄的,誰來輕輕地讀讀。
二、朗讀詩歌
。ㄒ唬┏鍪咀詫W要求
師:接下來我們?nèi)プx讀古詩,在詩里有一個字,(師板書:挑)平常讀“tiāo”,在詩里讀
“tiǎo”。
師:讀詩之前,老師建議小朋友這樣做(出示自學要求:1.把古詩讀正確、讀通順。2.對照注釋,想想詩中哪些事物是詩人的所見。)
。ǘ⿲W生自學
學生自由讀古詩。
(三)交流反饋
師:同學們讀得最認真,有的還讀得津津有味,誰愿意把自己的朗讀展示給大家。
。ㄒ簧x)師:你很聰明,聽老師一說,馬上把這個“挑”字讀對了,你知道為什么讀第三聲嗎?
學生紛紛說“捉”。
師:“挑”是“捉”的一種動作,用樹枝把泥土挖開,把里面的蟋蟀挑出來
。ㄒ簧x)師:有個字要注意一下。(師板書:促)“足”的撇短短的,捺要長長的。你再讀一下。(生讀對了)師:掌聲送給他。
師:能放到詞語里讀嗎?再請剛才這個同學。
師:“促織”就是蟋蟀、蛐蛐,古時候人們叫“促織”還有一個故事動人的故事呢?你們愿意聽嗎?秋天來了,蟋蟀叫得特別歡,冬天來了,冬天來了,你們趕快紡織要準備過冬啦!
師:還有誰愿意讀嗎?
師:剛才聽了這幾位同學,都能把古詩一字不差地讀下來,真能干。
師:要把古詩讀得有味道,還要注意停頓,這些“|”就表示停頓,你們試試看!
師:你把停頓讀得特別棒,有詩的味道了。
師:相信每個孩子都讀得很棒,我們先請男生讀讀詩(男生讀)我給你們打滿分,女孩子試試看,加油。(女生讀)
師:讀得越來越有詩味了,也給你們打滿分,老師也想讀了,想聽嗎?
三、解詞品句讀詩
師:讀得有點詩味了,我們還可以讀得更好,理解了古詩就能讀得更好。
師:哪些東西是詩人所見呢?
生:捉蛐蛐。
師:用詩里的話就是——兒童挑促織。還有嗎?
生:動客情。
師:動客情是詩中的感覺,見,看見、聽見。
生:他住在江上聽見一陣秋風吹過。
師:你聽見了“江上秋風”,但要注意他不是住在江上,是住在江邊。
生: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師板書:—燈)這里的“一燈”是哪里的一燈呀?(師板畫籬笆)籬笆里,小朋友在捉蛐蛐,點在一盞燈,它的里邊不可點燈,旁邊可以。
師:“籬落”,我們在哪些詩見過?出示:月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生齊讀
師:這些“籬落”都是“籬笆”的意思?吹降恼f了不少了,還有聽到的嗎?
師:“蕭蕭”是什么呀?(師板書:蕭蕭)對了就是風的聲音。繼續(xù)說,還有什么?
師:剛才小朋友說的這句不僅有蕭蕭的風聲,還有什么?
師:對了,“梧葉”就是梧桐的葉子。
師:老師還有個疑問:“兒童挑促織”是作者親眼所見嗎?不管是不是,都要從課文里找依據(jù)。
生:“知”就是“知道”的意思,不是肯定有。
師:他到底是看到什么,才知道有“兒童挑促織”?
師:他看到籬笆旁有一盞亮著的燈,才知有兒童在捉蛐蛐呀。原來后一句,要先解釋“夜深籬落”,再解釋“兒童挑促織”呀。
生:他看見籬笆旁邊亮著一盞燈,知道了兒童在挑促織。
師:說得真好,你們也來試試!
學生自由說。
。ㄒ唬┦捠捨嗳~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1、蕭蕭梧葉
師: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一定會讀得更好!接下來,我們逐字逐句來讀,肯定會把這首古詩讀好、讀得美美的。
師:蕭蕭是一個擬聲詞,是風的聲音,風有時候很柔和,比如說習習的涼風;風有時候很凜冽,比如說呼呼北風。秋天的風給你什么感覺?
生:溫柔。
師:溫柔?又跟夏天的風一樣嗎?
師:秋風不那么凜冽,但已有一點冷冷的感覺。那這樣的風怎么讀出來呢?
師:可以讀得輕,還可以把音節(jié)拉長一點
師:帶著一絲涼涼的秋風吹過梧葉,會怎么樣呢?
師:秋風像蝴蝶一樣落下來,也許它們在樹上搖擺,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風吹過樹葉,它在沙沙地響。也許像同學們所說,樹葉落下來,發(fā)出“蔌蔌”的聲音,這就是“蕭蕭樹葉”。
生讀
師:你看,秋風的韻味出來了。
生讀
師:把這個詞再拉長一點。ㄊ种福菏捠挘
2、江上秋風;理解,誦讀
師:你們把秋天的寒意都帶過來了,加上“江上秋風”,誰也能這么讀。
生讀
師:聽到你的朗讀,我已感到秋意。
生齊讀
3、討論:為什么詩人覺得蕭蕭梧葉送來寒聲?
師:江上秋風帶來陣陣秋的寒意,詩人感受到這些,他想到了很多。葉紹翁的家鄉(xiāng)在福建,可是這個時候他居住在杭州,他已經(jīng)好多年沒回到家鄉(xiāng)了。住在西湖江畔,他很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對于這個村莊來說,葉紹翁是誰?
生:客人。
師:對,他只不過是這里的一個客人,這里不是他的家鄉(xiāng),這樣的夜晚,他怎能不動感情?
你知道他動了怎樣的情?
生: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生:想念自己的父親、母親。
……
師:怪不得他覺得這樹葉這秋風都送來了陣陣寒意。同學們,他僅僅是身體寒嗎?還有什么?
4、誦讀詩句
師:是呀,身體寒一直傳到了他的心里,誰能把詩人的心情送進去,蕭蕭……江上……
生讀
師:你有情,把“動”和“情”重音!
練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二)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1、聯(lián)系實際體會詩情
師:對于詩人來說,自古逢秋悲寂廖,秋天是個悲傷的季節(jié),對于孩子們來說,又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小朋友捉過蛐蛐、撲過蝴蝶嗎?在撲蝴蝶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
生談自己的心情。
師:緊張、高興、激動的時候,我們說話的速度就會——快。
師:真不錯可是我就是有個問題想不明白,他只不過是看到了籬落、一燈;他怎么就猜到兒童在挑促織呢?
生:這個時候,大人都不出來了。
師:他怎么知道小孩會出來?
生:因為小孩比較貪玩。
師:他可以猜他折紙飛機啊什么的,為什么非猜他們是捉蛐蛐呢?
生:因為秋天是他們快樂的時候。
師:看來,他小時候肯定也捉過蛐蛐。,他想到小時候也捉過蟋蟀,心情怎么樣?
師:想到往事那么開心,卻又勾起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可是陪伴他的只有那孤孤單單的籬落一燈陪著他,還有其他體會嗎?
2、誦讀詩句
再次齊讀
師:都把這種感情帶進去讀好嗎?
。ㄈ┱b讀古詩
師: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把整首古詩都連起來,老師配上音樂,誰來試試,你來!
生讀
師:讀得很好!
另一生讀
師:對,也讀得很好,你來!
師:在這樣一個秋夜,詩人忽喜忽悲,所以讀的時候也有快有慢。愿意聽我讀嗎?
師范讀
師:學我的樣子,一起來!
生齊讀。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很不錯。平時回家多讀、多寫、多動筆,你們的語文一定能學得更好!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2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初稿
執(zhí)教者:瑞安實驗小學 曾晨
師:同學們,還記不記得袁枚寫過的一首詩。(師板書:所見)生:齊背。
師:對呀,這是袁枚的《所見》,那你們還記不記得“見”是什么意思呀?生:看見。
師:對,“牧童騎黃牛”就是他看見的。(師板書:看見)師:這個“見”還有什么意思?
生:聽見。師:他還聽見“歌聲振林樾”。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紹翁的《夜書所見》。
師:書有兩種意思:書:(1)寫,記錄;(2)裝訂成冊的著作。這里的書選哪種呢?
生:(1)寫,記錄。
師:把它裝進題目里說一說,試試,大膽地把自己的的意見說出來。生:把自己看見聽見的寫下來。師: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見聽見的寫下來。(再請生說)
師:如果把時間加進去更好。
師:如果在前面加上誰什么時候看見和聽見的,就說得更完整了。
師:你已經(jīng)理解題目的意思了,老師給你個建議,把書放到前面說更順。
師:你們會說嗎?就像他這樣,小聲地說一次。
師:你們剛才聽說的就是這個題目的意思,我們再把題目讀一下。
師:如果在這里加個頓號就更好了。師:是夜里,如果輕輕地讀就更好了。
師:接下來我們?nèi)プx讀古詩,在讀之前,這個字要注意一下。(師板書:挑)
師:讀詩之前,老師有兩個要求,1.把古詩讀正確、讀通順。2.對照注釋,想想詩中哪些事物是詩人的所見。
師:同學們讀得最認真,有的還讀得津津有味,誰愿意把自己的朗讀展示給大家。
(一生讀)師:你很聰明,聽老師一說,馬上把這個“挑”字讀對了你知道為什么讀第三聲嗎?
師:挑是提的一種動作,把泥土挖開,把里面的蟋蟀挑出來
。ㄒ簧x)師:有個字要注意一下。(師板書:促) 你再讀一下。(生讀對了)師:掌聲送給他。
師:能放到詞語里讀嗎?再請剛才這個同學。
師:古時候蟋蟀、蛐蛐叫促織,這里還有個故事呢?愿意聽嗎?……
師:還有誰愿意讀嗎?
師:剛才聽了這幾位同學,都能把古詩一字不差地讀下來,真能干。
師:要把古詩讀得有味道,還要注意停頓,這些“|”就表示停頓,試一下吧。
師:你把停頓讀得特別棒,有詩的味道了。
師:相信每個孩子都讀得很棒,我們先請男生讀讀師:我給你們打滿分,女孩子試試看,加油。師:讀得越來越有詩味了,也給你們打滿分,老師也想讀了,可以嗎?
師:讀得有點詩味了,我們還可以讀得更好,理解了古詩就能讀得更好。
師:哪些東西是詩人所見呢?生:捉蛐蛐。師:用詩里的話就是——兒童挑促織。
師:(師板書:—燈) 這里的“一燈“是哪里的一燈呀?(師板畫籬笆)
師:它的里邊不可點燈,旁邊可以。
師:還有哪首詩學過“籬落”。
師:月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師:看到的說了不少了,還有聽到的嗎?
師:“蕭蕭”是什么呀?(師板書:蕭蕭)師:不僅有蕭蕭的風聲,還有什么?
師:老師還有個疑問:“兒童挑促織”到底是不是作者親眼所見?不管是不是,都要從課文里找依據(jù)。師:他到底是看到什么,才知道有“兒童挑促織”?
師:他看到籬笆旁有一盞亮著的燈,才知有兒童在捉蛐蛐呀。原來后一句,要先解釋“夜深籬落”,再解釋“兒童挑促織”呀。
師:逐字逐句地把這首古詩讀好、讀得美美的。
師:蕭蕭是一個擬聲詞,是風的聲音,風有時候很柔和,比如說習習的涼風;風有時候很凜冽,比如說呼呼的寒風。秋天的風吹過來有什么感覺?
師:秋風不那么凜冽,但已有一點冷冷的感覺。師:那這樣的風怎么讀出來呢?
師:可以讀得輕,還可以把音節(jié)拉長一點
師:蕭蕭的風吹到梧桐樹上,會怎么樣呢?
師:秋風像蝴蝶一樣落下來,也許它們在樹上搖擺,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風吹過樹葉,它在沙沙地響。也許像同學們所說,樹葉落下來,發(fā)出“蔌蔌”的聲音,這就是“蕭蕭樹葉”。
師:你們把秋天的寒意都帶過來了,加上“江上秋風”,誰也能這么讀。
師:江上秋風帶來陣陣秋的寒意,詩人感受到這些,他想到了很多。自己的家鄉(xiāng)在福建,可他居住在杭州,他已經(jīng)好多年沒回到家鄉(xiāng)了。他很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葉紹翁對于這個村莊來說,他的身份是什么?
師:他只不過是這里的一個客人,這里不是他的家鄉(xiāng),對于這樣的夜晚,他怎能不動感情。
他動了什么情?
師:怪不得他覺得這樹葉這秋風都送來了陣陣寒意。同學們,他僅僅是身體寒嗎?還有什么?
師:是呀,還有心寒呀,把詩人的心情帶進去讀了:蕭蕭……江上……
師:對于詩人來說,自古逢秋悲寂廖,秋天是個悲傷的季節(jié),對于孩子們來說,又是個好玩的季節(jié)。師:緊張、高興、激動的時候,我們說話的速度就會——快。
師:可是我就是有個問題想不明白,他只不過是看到了籬落、一燈;他怎么就猜到兒童在挑促織呢?師:他可以猜他折紙飛機啊什么的,為什么非猜他們是捉蛐蛐呢?
師:他肯定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他想到小時候也捉過蟋蟀,也那么開心的時候,那該怎么讀?
師:想到往事那么開心,卻又勾起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只有那籬落陪著他,還有其他體會嗎?
師:都把這種感情帶進去讀好嗎?
師:加上音樂讀讀。
師:在這樣一個秋夜,詩人忽喜忽悲,所以讀的時候也有快有慢。
師:平時回家多讀、多寫、多動筆,你們的語文一定能學得很好。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3
一、引入
1、教師季節(jié)引入
教師: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同學們換上了長衣服,天氣一天天涼爽起來,秋天來了。讓咱們一起和作者們到課文里去欣賞一下秋天的美麗景色吧!
2、讀第三組課文的導學
教師:一起來讀讀第三組課文的導學,看看講了什么。
學生讀完后教師適當引導。
3、引入古詩學習
教師:秋天是一個美麗而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的詩人也發(fā)出了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
二、讀準古詩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齊讀古詩。
2、教師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李天竣讀——請學生來發(fā)現(xiàn)他的讀——學生提出的讀里的字音——老師順勢引導學生讀準:聲、情、促、深、燈、明——學生自由練習——再讀。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堂的生成非常好,正好抽到的學生在讀古詩的時候發(fā)生的錯誤和課文的生字有關,然后讓孩子字發(fā)現(xiàn)并在糾正的時候很好的強化了拼音的書寫。很好!)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那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1)解詞(2)明句
4、悟詩情
教師:這是以前的大哥哥姐姐總結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爭取以后我們能超過他們,好嗎?
生:好!
。ǘ┙庠婎}
1、(1)你認為解詩題是什么意思?
。2)來一起讀讀古詩的題目,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胡正:我覺得“夜書”的意思晚上。所見的意思是;所看見的。
師:對。我們經(jīng)常說的所見所聞就是看見的和聽見的。但是夜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不同意見嗎?
肖路:書應該是看書。
……
師:看來我們解詩題還不太成功,沒關系,也許等咱們學習完了這首古詩就能解釋了!以后咱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都要注意,如果一開始不能解決的問題,等慢慢學習中再解決。
。ㄈ┲髡
1、什么是知作者呢?
2、那怎么去了解作者?昨天我們在預習的時候擴展學習里你查找了作者的資料了嗎?在交流的時候先說在什么地方找的資料。
楊紫鑫:我在《語文課外擴展閱讀》上找到了作者的資料。
萬鑫淼:我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里找到了。
馬濤:我上網(wǎng)查找了資料。
……
老師:非常好,來我們看看馬濤的資料(老師念)……原來作者是宋朝的……
楊紫鑫:(槍著說)南宋。
老師:哦,更準確。(板書在作者的旁邊)現(xiàn)在咱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查找作者資料的方法,像楊紫鑫、萬鑫淼這樣是……
學生:查找書!
老師:像馬濤這樣是……
學生:上網(wǎng)。ń處煱堰@些方法補充板書在小黑板上)
。ǚ此迹哼@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比較好,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怎么查找作者資料)
。ㄋ模┟髟娏x
教師:明古詩的意義必須要弄明白詞語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1、解詞
(1)老師引導學生在古詩里找到不明白的詞語。
。2)回憶和學習新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老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過的解釋詞語的方法,注意,可以想想以前我們學習《揠苗助長》的時候用過的方法。(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回憶出了:畫畫、換詞、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動作、看圖、)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好,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記憶結構里喚醒以前的認識,鞏固了認知能力)
老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用看注釋來解釋詞語。(板書)請大家看語文書35頁,看到注釋,跟著我讀——注釋——,請大家看,你們找到的這些詞語在注釋里是什么意思,自己讀讀,讀好了舉手。(學生練習)
老師:好,我們來看看你們找到的這些詞語的意思。注意,我們采用比賽的方法,男女同學槍答……(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好,因為沒有事前確定是哪個詞語,還沒事前確定誰來答,所以學生很集中精力。在引導時,我注意了
蕭蕭——學生說是風聲音,我讓他說明白,讓聽的人懂他的語言。
挑、促織——讓學生看圖理解,并看著圖用詩里的話說說孩子在做什么。
籬落——結合以前學習過的古詩來理解)
3、明句義
(1)老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老師:現(xiàn)在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學生練習,老師巡視)
老師:我看到大家很多選擇了最后兩行詩,來誰來給大家說說。
生:知道有兩個兒童在捉蛐蛐,夜晚的時候籬笆旁邊有一盞燈還在亮著。
老師:老師提醒大家,兒童可以說孩子或者小孩。注意,為什么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生:因為有燈光!
師:對了,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時候我說過,有時后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換詩句、詞語的順序。好,我們這樣來說說:因為……所以……
(生自由說。)
師:我們再這樣說一說:知道……是因為……(生自由練習)
師:好,老師說前半句你們說后面的:因為看到了籬笆旁邊那盞閃爍的等,所以……(生說)看到了籬笆旁邊的燈在閃爍是因為……好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反思;在課堂上我沒有這么清楚的處理,感覺當時有一點羅嗦,不過總體是這樣的思路)
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有個孩子舉手了。他說他知道了詩的題目的意思。我讓他說,他當著全班同學說了:夜晚寫下了自己看到的景物。(反思:這個時候的課堂生成非常好,但是應該再輕輕引導學生在體會一下)
師:那么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
(五)悟詩情
師:這首詩作者是帶著什么感情來寫的呢?我們來看圖畫……
。ǚ此迹哼@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是很好,因為到底有些什么方法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呢?我自己都沒想好,以前看過有勞市是用音樂、錄象、畫面來幫助理解體會。)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默寫。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中字詞、詩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在外面肚子餓了,冷了,我們最想去哪里?(回家)那我們學過想家的古詩嗎?(李白《靜夜思》)
復習背誦舊知識《靜夜思》
師:那我們今天學的古詩也是一個身在外地的人,一起來看他是不是也會想家
。ò鍟R讀課題:夜書所見)
二、初讀古詩,發(fā)現(xiàn)問題
齊讀古詩(很多學生預習時已經(jīng)會背誦)
師:大家思考一下,等會說說你們想怎么來學習這首詩?你們想學到什么知識?
(學生質(zhì)疑)
生一:我想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生二:我想知道詩人是在哪里作詩的。
生三:我不知道秋風怎么能動客情。
生四:我想知道葉紹翁還有什么詩。
生五:我想了解詩人是哪個時代的人。
生六:我想知道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
。ɡ蠋煂W生的問題板在黑板上)
三、再讀古詩,解決問題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提問題的水平還真不錯,你們都想學這些知識。那我們來看看以前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在三年級是怎么學古詩的,他們有四星級
。ò鍟阂、解詩題。二、知作者。三、明詩義。四、悟詩情)
師:我們今天也來學習一下,爭取超過他們。一起跟老師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ㄖ笇Ю首x)
1.解詩題
師:一起來讀讀這首詩的題目,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生一:夜里在看書,看到了這首詩。
生二:詩人夜里一邊看書,一邊寫詩。
生三:書不是看書,應該是詩人在寫。
生四:我覺得是詩人在夜里寫詩,寫他看到的東西。
師:很好。我們同學都能獨立思考剛才同學提的問題,那到底應該怎么理解這題目呢?你們贊成哪個同學的回答。(第四個)
2.知作者
師:剛才有同學提問葉紹翁是什么時代的人,還有他的詩。誰在哪里能知道他的這些資料呢?
生一:我在書上找到他是南宋的人,擅長寫七絕詩。
生二:我在《唐詩三百首》上也看到他是南宋的。
師:對啦,我們碰到問題自己就要想辦法解決,可以像這兩位同學一樣自己查書。那葉紹翁還寫過什么詩有誰知道嗎?
(沒有學生知道《游園不值》這首詩,老師介紹,并強調(diào)要做好課外閱讀和積累)
3.明詩義
(1)解詞
師:同學們以前看到不懂的詞語,你用什么方法弄懂?
生一:查字典
生二:問同學問老師
生四:查解釋
……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本領,用注釋來看詞語。大家看看語文書35頁,找到注釋,一起來齊讀一遍。
。ㄉR讀注釋)
師:這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一:它是在解釋詞語的意思。
生二:前面的詞語是古詩里的
……
(2)明句義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選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它的意思。
。ㄖ笇Хg)
4.悟詩情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來想我們最開始的問題,詩人想家嗎(想)
師:他很想家,那他這個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一:我覺得孤獨
生二:我覺得他很寂寞
……
師: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來朗讀這首詩
四、作業(yè)
1.背誦默寫古詩和注釋
2.預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5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3、用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掛圖、投影顯字。
學生:預習課文,讀《靜夜思》(李白)。
一、師生對話,引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到外地去作過客嗎?在別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樣?誰來說說?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時間久了,總覺得不對勁,總是想家。
師:為什么總是想家?
生:在別人家里不方便、不習慣。自己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還有我喜歡的小伙伴,玩游戲,說說笑笑,那才開心呢!
師:剛才,他說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過嗎?
生(齊答):有過。
師:好。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們學一首古詩(板書:夜書所見 葉紹翁)看看詩人在外作客時怎么想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先一齊讀題目。
生:(讀題目)。
師:誰知道這個“書“字在這里的意思?
生1:書本,在夜里讀書嘛!
師:“書”字有這個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里,和前后的詞連接起來,特別是和“所見”連接,想想看,還有什么意思?誰說?
生2:寫!
師:說得太對了,說明你肯動腦筋!再想想,“所見”,聯(lián)系前面“夜書”來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見到的,就是詩人夜里寫下他看見的那些情況。
師:很好。你把題目的意思說得完整、清楚。再齊讀一遍題目。
生(齊讀題目)。
師:“書”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們讀書”,那就是“書本”;可在“夜書所見”里呢?
生:寫!
師:對!就是“寫”,這叫“一詞多義”。大家再來說說“夜書所見”的意思?
生(齊):詩人在夜里寫下他看見的情景。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師: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打開書,自由默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讀)。
師:(出示生字卡:蕭(xiāo)蕭 梧(wú)葉 促(cù)織)誰來拼拼音?
生:(拼音,師相機正音,全班跟著拼音)。
師:這首古詩有兩個字(板書)“促、深”要特別注意寫法。你們看“促”的左邊是單人旁還是雙人旁?(生:單人旁)所以不要多寫一撇;“深”字右邊頭頂上有一點沒有?(生:沒有!)那就不要加點!把剛才學的幾個生字“書空”寫寫,看誰先能默寫?
生:(“書空”生字,然后本子上默寫,同桌互相檢查)。
師:這首詩(課文)的左下角有“注釋”,它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字生詞的,要聯(lián)系課文來理解,F(xiàn)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看誰先弄懂全詩的大意?
生:(自由讀課文,互相討論)。
師:這首詩都能通讀了。四句嘛,能背嗎?誰來?
生:(多數(shù)舉手)
師:(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F(xiàn)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這首詩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詩)
師:看來多數(shù)同學都能背這首詩了。
三、精讀課文,感悟詩意
師:現(xiàn)在,我們來進一步學習這首詩,提個要求:詩人在這個夜里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么?先學前兩句,仔細默讀,認真想,在重點詞語下邊畫一橫。想好了就舉手。
生:(邊讀邊想,有的互相議論,有的舉手)。
師:(指生1)你說說!
生1:詩人看到了蕭蕭秋風吹下落葉送來寒冷,江面上也吹來秋風……(到“動客情”就語塞。)
師:你說對了。不過,請大家再仔細想想,這前兩句詩中“秋風呀、落葉呀、寒冷呀,江上也刮來秋風……)這么一個夜晚,詩人心里會是一種什么感覺?認真體會后,誰想好了誰回答。
生2:(舉手)冷冷清清。
師: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又在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還會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讀讀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讀以后舉手)孤單、寂寞、苦悶。
師:對,詩人這時確實感到孤單、寂寞、苦悶,就像你們在別人家里作客人時有過的那種心情呀!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另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眾生舉手)
師:(指一人)你來說!
生4:很容易想家、想親人。
師:對,對!很容易想家,想親人。這就是在外作客時最容易引
起的一種心情。這就叫(板書):動客情,“動”就是牽動(引起)作客的思鄉(xiāng)之情(客情)。請大家把前兩句再讀一遍。生:(齊讀)
師:現(xiàn)在來學后兩句詩。(出示掛圖或指看文本上的圖)。邊讀邊看看注釋。
生:(默讀后兩句)
師:你們讀了后兩句,又看了插圖,高興嗎?
生:(笑)捉蟋蟀呀!
師:你們高興,我也高興。詩人在這深夜里忽然從遠處看到燈火下的兒童捉蟋蟀,他會高興嗎?
生:高興!
師:是的,詩人一定會高興的。請把后兩句詩再讀一下。讀時,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讀,討論)。
師:“知”,你想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能夠看見(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嗎?想想看,“知”字該怎么解釋?
生1:估計、猜想。
生2:料定。
師:這三種解釋都有“想”的意思。不過,“料定”多少帶有肯定的意思,要確切些。請再讀全詩。
生:(輕聲,細讀)
師:是的,詩人看到那兩個兒童捉蟋蟀玩得真開心呀,他自己當然也很高興!可是,詩人這時畢竟不是在在的家鄉(xiāng)呀,他看到這里的兒童們玩得那么高興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什么?
生:詩人越會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
師:是的,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他的童年。那么,這首詩的第二句寫了“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是詩人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意思。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客情;在后兩句詩中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投影顯字):
師: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中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蘊含)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生:(靜思細讀)。
師:(觀察生讀后)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聲音太高……。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xiāng)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diào)要緩慢些。比方,有個小姑娘拉住媽媽的手搖,雙腳輕輕地跳:“媽媽,我求求你啦,走吧,怪不好玩,回家!”你看你看,她是多么想家呀!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 “想家”(鄉(xiāng)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生:(自由讀)
師:現(xiàn)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范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后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xiāng)呀!所以后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范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蔽以僬埓蠹引R讀全詩。
生:(齊讀)。
師:過去,我們學過李白的《靜夜思》一詩,現(xiàn)在看看大家還能背出來嗎?
生:(齊背誦,投影顯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師:你們想想看,詩人李白抬起頭來望見那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是那么高,月光又明又照得那么遠,月光為什么會使他一低下頭來就想起自己遙遠的故鄉(xiāng)呢?明月真神呀!開動腦筋想想,為什么?
生:因為同在一個月光照耀下,這時照到他床前,同樣可以照到他那遠離的故鄉(xiāng)去,也會照到他親人的房里去,他在老家就常?丛鹿。所以月光使他思念起故鄉(xiāng)來!
師:你講得太好了。我們學詩就要學會聯(lián)想,你看,他想到了“同在一個月光下”,月光是能照到千里之外詩人的故鄉(xiāng)去的呀!大家再把這兩句詩讀一下。
生:(讀《靜夜思》后兩句)
師:“明月”會引起他想念家鄉(xiāng),那么,“江上秋風”使詩人“動起了客情”,也是思念家鄉(xiāng)呀!有個成語講:看見某種景象而引起某種思念之情,就像兩位詩人那樣,誰先想出這個成語?
生:(4人舉手)
師:(指1人)你說。
生:見景生情!
師:對,(板書)“見景生情”,又叫“觸景生情”。見景能生情,那么,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寫成這么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師:那好,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著。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xiāng)、親人……!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滾狀)涌上心頭,越想越怎么樣?
生:越睡不著,越興奮。
師:活像什么?
生1:活像一陣陣風浪在心中翻滾。
生2:洶涌澎湃。
師:忽然,幾個浪頭“砰”的一聲,撞起了什么?
生:雪白的浪花。
師:對。撞起了幾丈高雪白晶瑩的浪花!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
師:你們看(字幕顯示):“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一吧!
生:(齊聲誦讀)
師:剛才,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就根據(jù)這首詩的意思,用現(xiàn)代人的話口述四句;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
生:(討論后,有的組舉手)。
師:(選一個人誦讀)你們組來吧?
生:蕭蕭秋風吹落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啊,
江面上的風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園)!
那籬笆下的兒童們玩蟋蟀啊,
更使我思念自己的童年!
師:好呀,你們組共同動了腦筋呀!只是“家鄉(xiāng)”改為“家園”與“童年”念起來更順口。你們認為怎樣?
生:行!……(略)
四、布置作業(yè)
1、默寫生字4個。
2、默寫課文。
3、讀讀《靜夜思》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兩首詩。聯(lián)系本課,更好地體會詩意詩情。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wǎng)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nèi)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nóng)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吧綎|”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纯茨阕x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ㄔ娭袑懺诰旁戮湃罩仃柟(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7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夜書所見》,F(xiàn)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jù)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2 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重難點,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理念是先導,基于以上目標我說說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F(xiàn)代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體驗,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閱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fā)讀詩的熱情。找準拓展點,延伸點,利用逆向思維在所見和所不見中深切體會思鄉(xiāng)情。
葉圣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是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
說教法、學法:
誦讀法: 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對比法: 滲透對比閱讀的理念,利用人物對照、意境對照,激發(fā)孩子讀詩的熱情。
想象法: 聯(lián)系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逆向思維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直觀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對于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一 、課前活動,接近文本
大量背誦學過的古詩。提醒古詩的節(jié)奏與感情可以適時夸張。 這是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及聯(lián)系以前的古詩激起學古詩的熱情.
二、引題,走入文本,準確地朗讀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說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
題目中的書是什么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作者寫了什么內(nèi)容?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c 誰愿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里讀。 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翹舌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
d 指名三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
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三、 深入文本,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么?(快速找出來)
梧葉 燈 兒童捉蟋蟀
b 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 你怎么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為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注釋,借助注釋知道的。對,注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善于利用注釋學習古詩。
這是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文的大意的習慣。
c 作者是怎么看到兒童的?(因為看到了燈)原來是孩子在捉蟋蟀。你們捉過蟋蟀嗎?捉蟋蟀有趣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體會兒童的快樂,有趣。表情朗讀詩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滲透《課標》中提到的在讀中積極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體驗。)聽你們一讀勾起了老師的童心,老師也讀一讀好嗎?提個條件:閉上小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好象看到了什么?(兒童捉蟋蟀)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里既起到了范讀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體現(xiàn)了師生平等,師生互動。還起到了品詩賞畫的效果。
d 捉蟋蟀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節(jié)是?(秋天)適當表揚:同學們有一雙慧眼,那我們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讀出秋天的句子,你們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秋天的梧葉變黃了變干了。
e 出示課件,秋風吹落梧葉,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寒意,冷。我們一起捧起書讀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這里利用語言,實物和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起讀書的熱情。
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牽動了一個人的情懷(詩人),有一個詞,你發(fā)現(xiàn)了嗎(動客情),
客的意思課件 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這個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人葉紹翁(講小故事,簡介作者)。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會牽動詩人想起什么?(親人,家鄉(xiāng))就是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就在詩人想家的時候,看到兒童捉蟋蟀會想到什么?(兒時的伙伴在哪,家鄉(xiāng)也有兒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樂啊,無憂無濾,可我孤單一人)思鄉(xiāng)之情就更濃了,更深了。我們來把濃濃思鄉(xiāng)情深深的讀一讀。[
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濃濃的思鄉(xiāng)情讀出來!讀完后,同學們,不由自主的鼓掌,請同學評議我讀得好在哪里,再請同學讀出詩人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這就是以見襯不見,詩中有詩,滲透對比閱讀的理念,把抽象的思鄉(xiāng)之情與溫暖的家庭生活拉近,增加層次感。還讓學生評議老師,真正體現(xiàn)民主、平等。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在這我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 挖掘文本,誦讀詩歌,升華情感
這么美的詩,配上音樂就更好了!配樂朗讀。
詩歌可以反復誦讀,也可以唱。
背誦古詩(齊背,指名背)注意字音。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注重體現(xiàn)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聯(lián)系背誦《宿新市徐公店》、《春居》深入體會詩人的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是兩首感情非?鞓返墓旁。這里是用逆向思維,用兩首快樂感情的古詩反襯思鄉(xiāng)情。
這也是落實課標的第二學段的古詩學習目標: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
五 走出文本,拓展練習,學以致用
a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寫了許多描寫秋天的詩歌,出示古詩《山行》、《贈劉景文》朗誦。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合新舊知識,注重語言的積累,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b 沒學過的古詩你能讀懂嗎,讀詩的方法,借助注釋讀懂古詩
出示詩句,自己借助注釋讀懂詩句(幻燈片出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選自 劉禹錫《秋詞》
1、悲寂寥:因寂寞空虛而感到悲傷。
2、春朝:春天。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選自 曹丕《燕歌行》
搖落:凋殘
簡單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借助注釋理解文意,讀懂古詩,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總結贊美,提出希望,愿大家與古詩交朋友。
這里是再次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七作業(yè) 練寫生字,配樂朗讀,搜集秋天的古詩。
板書 夜書所見
思 鄉(xiāng)
根據(jù)預設的教學過程,我說說這課的教學特色;
一、選擇有意象聯(lián)系的古詩作品,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克羅齊說:“藝術把一種情趣寄托在一個意象里,情趣離意象,或是意象離情趣。,都不能成立。”我在教學中選擇了兩首感情快樂的古詩與之反襯,選擇了兩首描寫秋天的古詩來烘托,以一篇帶多篇,深切體驗詩人的感情。
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的世界隔絕開來。”根據(jù)農(nóng)村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兒童捉蟋蟀的快樂、有趣,再聯(lián)系詩人當時漂泊在外的生活實況,促進思鄉(xiāng)情的體會。
總之,在教學中我以樸實,簡潔,明了的態(tài)度,利用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古詩教學的特點,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古詩意境的對照增加了學生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到了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福建建寧均口中心小學 李紅穎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8
教材分析:
古詩的學習到了三年級,開始引入了注釋。因此,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應當恰當?shù)匾龑W生學會運用注釋進行學習理解!兑箷姟访枥L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農(nóng)家院落里寧靜悠閑,秋風中的梧桐傳達著秋的寒意,勾起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表達了作者重陽節(jié)那天倍加思念親人,惆悵孤獨的思想感情。學習這兩首古詩,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學懂詩意,更要讓學生體味詩中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認識“促 憶”等7個認讀字,
2、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能夠正確地朗讀、理解古詩,并體會古詩的意境。
3、通過自主探究,會寫“憶 異 逢 佳 倍 遙 遍 插”等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情:許多作家詩人都用他們的筆描繪秋天。秋天不僅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美麗的季節(jié),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離別意,相思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寄托著離情別緒的古詩。
2、揭題,讀題。
二、自學古詩,相機學習認讀字。
1、自學課文
建議:⑴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齐y讀好的字,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次。
2、自學(巡視指導)
3、大組交流
、欧止(jié)讀課文,相機學習。
促:讀準平舌音,對照注釋理解“促織”
憶:擴詞,理解九月九日憶上東兄弟中“憶”的意思,說說課題的意思。
遙、遍、逢:換偏旁,寫一寫
三、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課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詩人對著遠方,若有所思,吟頌著……
2、自學:對照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或詞打上問號。
3、交流:
重點:異 獨 倍 遙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品讀古詩
、旁俅纬霈F(xiàn)課件,體味意境(重陽本應該是團聚的日子,詩人卻遙在他鄉(xiāng)。他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非常思念家中的親人。)
、葡胂螽敃r作者的所思所感。
、切〗Y:在這重陽佳節(jié),作者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寫下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千古名句。
、绕纷x,朗誦
四、寫字:
你覺得在這首古詩里還有哪個生字寫起來還覺得有困難
重點指導:插
說說你怎么記,觀察田字格,找出結構特點,主要筆畫。范寫,練寫。
五、總結:
學懂一首古詩常常需要借助注釋,另外要展開想象,才能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就叫做畫面想象法。希望同學們能運用這兩種方法,學懂更多的古詩。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9
教學目的:
1.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 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ǘ┏踔娨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xiāng),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fā)大家思考嗎?(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板書)
。ê唵蔚囊蓡柛鶕(jù)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佟皯洝笔鞘裁匆馑迹空埻瑢W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jié)”,“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芾首x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xiàn)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僮杂删氉x
、谂錁贩蹲x→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節(jié),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準確地認讀多音字“挑”,能用簡潔的文字概括詩文的主要意思。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關字詞等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情感,并背誦詩文。
3、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營造詩境。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要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幅圖,在這幅圖中,你們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哪位同學來說說。
指名回答。
師:我們的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在南宋的時候呀,有位大詩人——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夜晚,他外出散步,見到了我們這幅圖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個字便把這幅畫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呢?(板書課題)
2. 初讀詩文,理解詩題。
1. 齊讀課題。
2. 師: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詩《所見》,回顧一下,“所見”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所看到的。)
3. 師:至于這個“書”字,我們先來給它組組詞。(看書)
“看書”中的“書”字是“書本”的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里,和前后的詞連接起來,它是不是這個意思?再齊讀課題一次。
4. 想想,他和“所見”連接,這個“書”字還有什么意思?誰說?
指名回答(書寫)。
5. 師:對,“書寫”的意思,這就叫做一詞多義,現(xiàn)在我們能完整地說說詩題的意思了嗎?
6. 先請一生回答,然后全班齊講。
7. 師: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地將這首詩讀兩遍,第一遍讀的時候結合拼音、注釋把字讀準,第二遍要把詩句讀通。
8. 請一生讀。(指導多音字“挑”)。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很流暢,很通順,但詩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如果你能把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讀出來,就一定能把詩讀得更好聽,F(xiàn)在請同學們聽范讀,畫出詩歌節(jié)奏。
9. 學生練讀、齊讀。
三、抓住字眼,感悟詩意。
1、“夜書所見”,作者寫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詩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劃出來。
2、告訴老師,作者看到了一些什么?
交流:
。1)“梧葉”(板書)
師:對,有梧葉,那梧葉怎么樣呢?把這句詩再讀一讀。
生讀。
師:“蕭蕭”指的是什么?
生:風聲。
師:寫風的聲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呼呼)現(xiàn)在我們把“呼呼”這個詞放到詩中間,來對比讀一讀。(第一二大組①,第三四大組②)
課件出示:①呼呼梧葉送寒聲。
、谑捠捨嗳~送寒聲。
讀出來什么了嗎?
。ㄆ鄾、悲傷)
師:是啊,在詩歌的開頭,作者就營造了一種孤寂的氛圍。蕭蕭秋風吹著梧桐樹葉,吹在風中人的身上,送來陣陣寒意。如果當時站在這風里的是你,結合插圖,想像一下,面對這蕭蕭的風,看著漫天飛舞的梧葉,你會產(chǎn)生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生:思鄉(xiāng)之情。
師:帶著你的感悟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跟他有共鳴的同學一起來一遍。
師: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動客情”,這個客就是指的——詩人自己。
。ò鍟皠涌颓椤保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結合詩境,把第一二句再來體會體會。
。2)“兒童”“促織” “籬落一燈明”
師:除了梧葉,作者還看到了什么?齊讀詩歌三四句。
生:兒童。(板書)
師:那么兒童在——
生:捉蟋蟀。
師:來,把第三句讀一讀。
師:老師在這里琢磨,把這個“知”字換成“見”字應當更好啊,你們認為呢?
生:不對,因為他沒有親眼看到的,他只是猜想到的。
師:看來這一句話作者寫的是自己的所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會有這種猜想呢?
他看到了——
生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蕭蕭梧葉下,一伙兒童與蟋蟀嬉戲,此情此景老師無法用語言表達,請大家邊看圖,邊想象,讀詩歌三四句,想想作者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起自己也是這樣捉蟋蟀的。
師:此時此刻,那籬落邊的小孩子仿佛就是——
生:童年時的他自己。
師: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又會怎樣?
生議。
師:從這里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的客情;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
四、吟誦詩文,再現(xiàn)詩情。
1、師: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中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2、生:(靜思細讀)。
3、師:(觀察生讀后)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的聲音太高了……。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xiāng)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diào)要緩慢些。比方,有個小姑娘拉住媽媽的手搖,雙腳輕輕地跳:“媽媽,我求求你啦,走吧,怪不好玩,回家啊!”你看你看,她是多么想家呀!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想家”(鄉(xiāng)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4、生:(自由讀)
師:現(xiàn)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范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后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xiāng)呀!所以后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5、齊讀古詩。
五、積累背誦,回顧拓展。
1、這一次的朗讀,老師看到你們已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詩背下來呢?試著背一背。
2、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就根據(jù)這首詩的意思,用現(xiàn)代人的話口述四句;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
一陣陣_____的秋風吹落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啊,
這江面上的風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
那籬笆下玩蟋蟀的兒童們啊,
更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默寫詩文。
2、積累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句。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1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用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對話激趣,導入古詩
師:同學們到外地去作過客嗎?在別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樣?誰來說說?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時間久了,總覺得不對勁,總是想家。
師:為什么總是想家?
生:在別人家里不方便、不習慣。自己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還有我喜歡的小伙伴,玩游戲,說說笑笑,那才開心呢!
師:剛才,他說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過嗎?
生(齊答):有過。
師:好。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們學一首古詩(板書:夜書所見 葉紹翁)看看詩人在外作客時怎么想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先齊讀題目。
生:(讀題目)。
師:誰知道這個“書”字在這里的意思?
生1:書本,在夜里讀書嘛!
師:“書”字有這個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里,和前后的詞連接起來,特別是和“所見”連接,想想看,還有什么意思?誰說一說?
生2:寫!
師:說得太對了,說明你肯動腦筋!再想想,“所見”,聯(lián)系前面“夜書”來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見到的,就是詩人夜里寫下他看見的那些情況。
師:很好。你把題目的意思說得完整、清楚。再齊讀一遍題目。
生(齊讀題目)。
師:“書”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們讀書”,那就是“書本”;可在“夜書所見”里呢?
生:寫!
師:對!就是“寫”,這叫“一詞多義”。大家再來說說“夜書所見”的意思?
生(齊):詩人在夜里寫下他看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師: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詩歌就知道了。(出示自主學習提綱)打開書自由默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讀)。
師:(出示生字卡:蕭(xiāo)蕭
梧(wú)葉
促(cù)織)誰來拼拼音?
生:(拼音,師相機正音,全班跟著拼音)。
師:這首古詩有兩個字(板書)“促、深”要特別注意寫法。你們看“促”的左邊是單人旁還是雙人旁?(生:單人旁)所以不要多寫一撇;“深”字右邊頭頂上有一點沒有?(生:沒有。┠蔷筒灰狱c!
師:這首詩(課文)的左下角有“注釋”,它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字生詞的,要聯(lián)系課文來理解,F(xiàn)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看誰先初步弄懂全詩的大意?
生:(自由讀課文,互相討論)。 師:這首詩都能通讀了。四句嘛,能背嗎?誰來?
生:(多數(shù)舉手)
師:(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現(xiàn)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這首詩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詩)
師:看來多數(shù)同學都能背這首詩了。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配著音樂背一次。(點擊音樂)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意
師:現(xiàn)在,我們來進一步學習這首詩,提個要求:詩人在這個夜里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么?先學前兩句,仔細默讀,認真想,在重點詞語下邊畫一橫。想好了就舉手。
生:(邊讀邊想,有的互相議論,有的舉手)。
師:(指生1)你說說!
生1:詩人看到了蕭蕭秋風吹下落葉送來寒冷,江面上也吹來秋風……(到“動客情”就語塞。)
師:你說對了。不過,請大家再仔細想想,這前兩句詩中“秋風呀、落葉呀、寒冷呀,江上也刮來秋風……)這么一個夜晚,詩人心里會是一種什么感覺?認真體會后,誰想好了誰回答。
生2:(舉手)冷冷清清。
師: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又在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還會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讀讀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讀以后舉手)孤單、寂寞、苦悶。
師:對,詩人這時確實感到孤單、寂寞、苦悶,就像你們在別人家里作客人時有過的那種心情呀!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另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眾生舉手)
師:(指一人)你來說!
生4:很容易想家、想親人。
師:對,對!很容易想家,想親人。這就是在外作客時最容易引起的一種心情。這就叫(板書):動客情,“動”就是牽動(引起)作客的思鄉(xiāng)之情(客情)。請大家把前兩句再讀一遍。生:(齊讀)
師:現(xiàn)在來學后兩句詩。(出示掛圖或指看文本上的圖)。邊讀邊看看注釋。
生:(默讀后兩句)
師:你們讀了后兩句,又看了插圖,高興嗎?
生:(笑)捉蟋蟀呀!
師:你們高興,我也高興。詩人在這深夜里忽然從遠處看到燈火下的兒童捉蟋蟀,他會高興嗎?
生:高興!
師:是的,詩人一定會高興的。請把后兩句詩再讀一下。讀時,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讀,討論)。
師:“知”,你想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能夠看見(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嗎?想想看,“知”字該怎么解釋?
生1:估計、猜想。
生2:料定。
師:這三種解釋都有“想”的意思。不過,“料定”多少帶有肯定的意思,要確切些。請再讀全詩。
生:(輕聲,細讀)
師:是的,詩人看到那兩個兒童捉蟋蟀玩得真開心呀,他自己當然也很高興!可是,詩人這時畢竟不是在在的家鄉(xiāng)呀,他看到這里的兒童們玩得那么高興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什么?
生:詩人越會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
師:是的,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他的童年。那么,這首詩的第二句寫了“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是詩人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意思。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客情;在后兩句詩中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
師: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蘊含)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生:(靜思細讀)。
師:(觀察生讀后)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聲音太高……。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xiāng)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diào)要緩慢些。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想家”(鄉(xiāng)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
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生:(自由讀)
師:現(xiàn)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范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后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xiāng)呀!所以后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ǚ蹲x)“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我再請大家齊讀全詩。
生:(齊讀)。
師: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寫成這么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ü恼疲
師:那好,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著。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xiāng)、親人……!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滾狀)涌上心頭,越想越怎么樣?
生:越睡不著,越興奮。
師: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
師:你們看(字幕顯示):“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吧!
生:(齊聲誦讀)
師:剛才,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就根據(jù)《夜書所見》這首詩的意思,把古人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
四、拓展閱讀
師:你們還讀過那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首古詩,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著一起體會詩歌的感情。
師: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把這首古詩帶回去背一背,講一講,你也會成為了現(xiàn)代小詩人。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2
隨著課改不斷深化,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活躍、奔放、而富有活力,不禁使我在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迷惑,語文課到底怎樣上?這個問題總是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聽了上海骨干教師的語文課和他們的講座,頗有感悟。因此,將我所悟出的點滴,融入到《夜書所見》一詩的教學中。
一、把握語文教學特點,熏陶感染,進行人文教育。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敝心昙壍墓旁娊虒W,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nèi)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考證。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將心比心地進行彈性感悟。這樣才有可能領悟詩的內(nèi)涵意境。
《夜書所見》是小學語文三年上冊教材。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熟悉的《靜夜思》引入,使學生體會李白看到皎潔的明月,而產(chǎn)生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讓學生明白“景”與“情”的聯(lián)系。接著展示圖畫讓學生說說“看到了此景,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踴躍回答“高興!”“有趣!”這與作者孤單寂寞產(chǎn)生了鮮明的對比!懊鎸ν磺榫盀槭裁锤惺軙灰粯幽?”這又為理解作者寫作背景做了更好的鋪墊,使學生更深刻體會到由于作者獨身一人,游離在外,才產(chǎn)生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身臨其境、遷移體驗是使學生與作者達成共鳴的最好途徑。我班住宿生比較多,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離開父母,孤獨無助,想家的感覺尤為強烈。借助這一特點,我把他們很自然引進情境中“你們離家在外,有什么感受?“想家!””想哭!”“心里很難受!”……(當時有一位女生說著說著竟然掉下了眼淚。)趁此機會,我說:“那你用這種感受,把這首詩讀給他們聽好嗎?”此時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選擇安排了學生自學的基本步驟,設計了這樣的過程:1、自己正確讀古詩,對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2、把詩讀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評評誰讀得好。(小組長先讀,組員依次讀);3、借助注釋、圖畫自己理解詩意;4、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出完整的詩意;5、畫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難問題大家解決。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做到獨立思考,激烈討論,彼此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自己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小組長先讀,組員依次讀)的要求設計,既樹立了小組長的威信,又使學生明白合作學習也要遵守秩序,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精神。
三、注重現(xiàn)代化教學與語文課的整合
多媒體科技應用于教學領域,是教育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使用多媒體,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教《夜書所見》一詩中,為了掃除學生學習的障礙,突破學生對“梧桐樹”“促織”詞語的理解,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將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變深為淺,化難為易。由此我體會到多媒體的使用,不能只注重形式,課件內(nèi)容的選制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目的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脫離教學目標重點,只是為了渲染課堂氣氛的多媒體教學,只能使課堂教學更落后。
以上三點只是我在《夜書所見》一課中,略感到的成功之處。但本節(jié)課可也存有不足。
語文課標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虼耍Z文課程必須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擴大視野,把課堂教學資源延伸到課外學習資源,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夜書所見》既是一首描寫秋天景物的,又是充滿濃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類似這樣的古詩很多。在教學時,我只是鼓勵學生課余進行大量搜集,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組織、督促、交流,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厄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得不到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充分培養(yǎng)。
總之,語文教學應該為造就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實踐,從實踐中反思,從反思中實踐,才能更好的駕馭現(xiàn)代課堂教學。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3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一、教材簡說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二、設計理念
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感,并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復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ㄒ唬┱莆毡菊n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ǘ└星槔首x,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的詩人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設計意圖]
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導入新課。
。ǘ┝私庠娙耍斫忸}意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他嗎?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W生將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
課前讓學生搜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做好鋪墊。
2.現(xiàn)在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么,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1)“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設計意圖]
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nèi)容的教學。
。ㄈ┏踝x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么他在夜晚看見了什么?聽到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 ”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借助工具書,看插圖,看注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
[設計意圖]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yǎng)學生帶問題讀書,養(yǎng)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結合注釋解詞,并教會學生看注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了解蟋蟀。)
[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情況,通過注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并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6.學習生字(促、深)
(1)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 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
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現(xiàn)在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里,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出示全詩)
8.師:現(xiàn)在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么,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生字詞,以落實“雙基”的教學,并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自見得!惫膭顚W生多讀,就是為了掃除閱讀障礙,總體把握詩文,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
。ㄋ模┢纷x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結合注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里的“客”是指誰呢?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xiāng)來道滘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通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誰可以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
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nèi)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xiāng)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讓新莞人孩子談談自己離開家鄉(xiāng)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后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注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匯報看到了什么。
。3)讀到這里,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 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 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里想問一問:“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么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
③ 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 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diào)換一下。
、 誰來根據(jù)老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讓學生把詩句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這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點,也讓學生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慢慢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并且還引導學生對于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內(nèi)涵,也學會了閱讀。
(五)游戲練習,加深理解
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吧!游戲的規(guī)則是:我說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
2.這個游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說我猜。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以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钊肜首x,感悟詩情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范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來?(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
4.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
5.思鄉(xiāng)的感情越來越濃了,現(xiàn)在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信愖x)
6.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被你們那深深的鄉(xiāng)愁打動了!
[設計意圖]
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叭衷,七分讀”
這句話就強調(diào)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我把音樂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情感升華。
。ㄆ撸┍痴b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游戲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于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
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背誦古詩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同時還是文化的積累,
思想的積累。再次通過游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蘊。
。ò耍┩卣寡由欤|(zhì)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于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
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3.課文學到這里,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設起課內(nèi)、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梁,豐富學生的積累。在最后,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善于解疑,做學習的主人。
。ň牛┎贾米鳂I(yè),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yōu)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學習即生活”,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相互關聯(lián)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ㄊ┌鍟O計,突出主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思鄉(xiāng)之情
感:動客情
[設計意圖]
板書的設計是緊密結合教學內(nèi)容,抓住重點詞語,并突出主題,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使學生一目了然,從而對古詩的理解有所加深。
八、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學古詩《夜書所見》,我注重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讀,如: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小組、男女賽讀,以游戲形式激發(fā)朗讀、誦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心入于境,情會于物”,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nèi)化,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教學中,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引導其展開想象,
讓學生投身其中,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在教學第一、二行詩時,請學生想想: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這時播放音樂,渲染氣氛)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隨著音樂,學生容易進入古詩的意境,仿佛與詩人一起感受到了深夜秋風的涼意,感受到了詩人的孤單寂寞和思鄉(xiāng)之情。并請班上的新莞人孩子,談談:當你們當離開家鄉(xiāng)來道滘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這時,觸動了學生那根思鄉(xiāng)的弦,通過自身的感受,從中理解了“動客情”,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還重視背誦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積累一些古典詩文,這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的同時,還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多讀,多記,拓展文本,豐富學生的積累。朗讀古詩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
這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學生在朗讀方面還缺了一點感情,因此,在感情朗讀方面還需要多加指導,深入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句時還不夠透徹,有些蜻蜓點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結合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多加探索,多向別人請教,仔細鉆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使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4
分析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ㄒ唬┝私鈱W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1)理解詞語(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ǘ┙庠婎}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ㄈ┲髡
因?qū)W生沒有其它的途徑了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qū)W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diào)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ㄎ澹┪蛟娗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思鄉(xiāng)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課堂實錄 篇15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的美在田野,在樹林,在果園,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從今天開始,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組有關秋天的課文,今天先來一起學習第九課,
生齊讀課題《古詩兩首》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由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詩句讀正確,
生自由讀古詩
師:誰能為大家來讀讀這首詩呢?
生1讀詩
師:讀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讀第三聲,請大家跟我讀
師:很好,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讀得很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這首詩,體會體會這首詩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這首古詩下面的注解,我想這些注解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的吧
師:是的,你很會學習,除了看詩下的注解,我們還可以通過反復誦讀的方法來讀懂詩句的意思當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還可以查查字典呢接下來就請大家再讀讀古詩,體會體會詩句的意思
師:通過自己的研究,你讀懂了詩中的哪個詩句呢?
生1:通過反復誦讀古詩,我讀懂了夜書所見這個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葉紹翁在夜里寫下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師:是在哪個季節(jié)的夜里
生2:我覺得是在秋天的夜里,我是從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個詩句中看出來的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風吹動著梧桐樹的樹葉,在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人動情
生3:通過看課文中的插圖和注解,我讀懂了這一句: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詩人知道有小孩子在那兒捉蟋蟀,深夜的籬笆外只有捉蟋蟀的小孩子亮起的一盞燈
生4:同樣是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詩人在深夜看見籬笆外的一盞燈,就知道那兒一定是小孩在捉蟋蟀
師:兩種說法都可以,看來大家剛才自學的很認真,詩的意思已經(jīng)大致弄明白了,那么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1:我想問問這個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師:在這里,客是指離開家鄉(xiāng),生在他鄉(xiāng)的人,詩中指的就是詩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很有感觸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樹葉都落下來了,詩人一定覺得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特別孤單
師:是啊
生2:我想詩人一定在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到底怎么樣了
生3:也話詩人在心里對家里人說:天氣冷了,要多穿點衣服
師:秋風吹動了梧桐樹葉,帶來了陣陣寒意,也牽動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讀這首詩吧
生齊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是不是很快就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了呢?請大家自己先試著背一背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葉紹翁所寫的古詩夜書所見,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寫下的著名詩篇一起來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請大家先自由地讀讀這首詩,要把古詩讀正確,
生自讀古詩
師:同學們,這首詩中有很多要認的生字,請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生字:憶,異,逢,佳,倍,插
師:這首古詩你們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王維的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絕句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去讀讀這首詩,感受一下詩句的意思,還可以跟同桌討論
生自由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細細地讀了這首古詩,你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些什么嗎?
生1:我讀懂了這一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認為這一句的大致意思是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每當過節(jié)時,他都很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師: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課文中的佳節(jié)就是指重陽節(jié),同學們,你知道除了重陽節(jié)還有哪些節(jié)日可以稱為佳節(jié)呢?
生:有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春節(jié),
師: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
生:平時,獨在異鄉(xiāng)的詩人也很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只不過在過節(jié)的時候,他思念親人的感情比較強烈吧了
生1: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
師:說得真好,每當佳節(jié),遠離家鄉(xiāng)的人總是特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首詩中的倍字用得多好呀讓我們一起再把這個詩句讀一讀吧
生讀第一句
師:剛才同學們講么,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我們要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再試一試好嗎?
生再讀第一句
師:在古時候,每當?shù)搅酥仃柟?jié),人們就有登高,插茱萸,欽桂花酒的習俗,于是,詩人就想起了遠在故鄉(xiāng)的兄弟們一定登上了高處,插遍了茱萸,只是少了詩人一個呀同學們,這是詩人哪句詩所描寫的呢?一起讀一讀吧
生讀第二句
師:讓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這么美的詩句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
生自己試著背這首古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背這兩首古詩吧
師:接下來,我們還要一起來寫生字,請你仔細觀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別提醒的
師范寫“插”字
再在就讓我們寫生字吧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