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生1:靜夜思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 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出示課件:葉紹翁)
2.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3.同學們了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 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特別引起老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歐。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3.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 (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 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 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出什么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么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么?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生: 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