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風箏 教學設計
附1、板書設計:
10、風箏
做風箏:憧憬 依然快活
放風箏:拼命
找風箏:垂頭喪氣
教學后記:
《風箏》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作品,文章再現了作者兒時與伙伴們的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快樂場景,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快樂不言而喻。。
教學之初,我先讓孩子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孩子們找到文章是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三個層次來寫,緊緊抓住最大的快樂這個詞語來教學文章的前兩部份,讓學生細細體會哪些詞句能體現出作者的快樂。
“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碑敽⒆诱业竭@個句子時,為了幫助他們理解“憧憬”一詞,我讓孩子們走進文本,想象你在做風箏的過程中,會有哪些想法,孩子們說:希望自己的風箏能夠做得漂亮,希望自己的風箏能夠飛得很高很高,希望這個風箏能夠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快樂……“是啊! 你們這些美好的愿望就叫——憧憬”孩子們一下子理解了。
“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教學這個句子時,我讓孩子們利用換詞來理解“依然”的意思,并讓他們用“依然”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放風箏這段時,能體會出孩子們快樂的詞句就更多了,結合自己放風箏的經歷,運用書中語言的描繪,讓他們到臺前表演,在現了文本,也再現了生活實際。
前兩段的教學緊緊圍繞著“最大的快樂”來展開教學,回旋反復,多次品味,想象著創造一個完美的課堂。但疏于準備,與理想還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想對前兩段詞句的品味朗讀達到極至的快樂與第三部份極至的悲傷形成鮮明的對比,孩子能體會到文中孩子們的失落與沮喪,在對“垂頭喪氣”這個詞語進行想象時,首先讓他們做一做垂頭喪氣的樣子,再讓他們說一說文中小朋友的心情、模樣,他們說仿佛看到:孩子們個個低著頭、眉頭緊皺,甚至有的孩子在默默地落淚不肯回家……多么好的想象啊,這不就是我要的教學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