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公開課資料匯總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的膚淺認識,上完課后,聽完老師們的評課,發(fā)現(xiàn)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無痕”中感受、品味、抒情
——評董麗翔《聽聽,秋的聲音》
邱隘實驗小學 徐小紅
一、 于“無痕”中感受詩景。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散文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董老師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體會濃濃的秋情,利用了多種方式來在整堂課中始終洋溢著濃濃的秋情;一開始的導入新課,董老師就用非常優(yōu)美的課件展示了秋天色彩的圖片,同時利用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和語言聲情并茂地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這樣的情境渲染,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中,然后順勢讓學生說說,看了這些圖片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說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秋天太迷人了!”“我真喜歡你,秋天。” 整個導入,學生已經(jīng)激發(fā)了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情感,帶著這種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情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奠定了整節(jié)課的學習基調(diào),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在品讀想象,體會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品讀第三自然段“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為了讓學生體會秋風吹過田野面對的豐收景象,董老師也適時地出示秋天的圖片,感受秋天瓜果成熟豐收的景象,為下面的“歌吟”提供了想象空間和想象的內(nèi)容,也為表達詩情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 于“無痕”中品味詩意。
這首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文本的語言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為了讓學生更自主地品位語言,董老師沒有逐段講解感悟,而是讓大家自主選擇:這么多聲音,你最喜歡聽哪種聲音,走進去,用心聽,認真讀讀那一小節(jié)。根據(jù)學生自主愛好,隨機出示相關語段,根據(jù)這個語段的語言特色展開品讀。品讀第一段,董老師抓住“道別”這個詞語,她用一個句式:大樹抖抖手臂,黃葉紛紛落下,它會對樹媽媽說:
。讓學生來想象說話。第三段的品讀,董老師抓住“叮嚀”和“歌吟”兩個詞語,先讓學生理解“叮嚀”,什么是叮嚀?早上上學時,媽媽會怎么叮嚀你呢?通過這些想象感受到叮嚀中包含了媽媽的愛,來感受詩歌中為什么是“暖暖的叮嚀”。然后借助句式:大雁對白云叮嚀:“ 。”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并運用“叮嚀”一詞的含義,同時也體會了“暖暖的“關懷,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的語言由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化。
三、 于“無痕”中表達詩情。
詩歌的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在感知課文和體味語言的過程中董老師也恰到好處地讓學生表達對詩歌的情感體驗,如在讓學生自讀課文以后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聲音,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進行交流品位,其實這也是不露痕跡地讓學生在進行情感表達,表達自己的喜好,表達自己對文本的感知情感。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標是體會濃濃的詩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董老師在讓學生感知文本,體味語言后,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通過個別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把對秋天的美好聲音和景色贊美之情讀出來了,學生能有感情地讀了,其實就是感悟了詩歌的意境,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贊美贊嘆的情感,體會了濃濃的詩情。同時,董老師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根據(jù)自己學習的情況,在課上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jié),有感情地背誦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背誦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表達詩歌情感的過程,也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