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多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空閑磨鏡片做放大鏡,在玩放大鏡過程中做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從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文章緊扣觀察的主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復習上節課的生字詞,達到鞏固效果。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并啟發孩子們在平時玩耍時,要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的題目是《玩出了名堂》,可以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將“玩”和“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
3、文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了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這一部分,讓學生多讀,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發現。
4、引導學生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微生物的常識。
5、拓展訓練:受文中主人公的啟發,趁熱打鐵,讓學生說一說平時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