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師
一、導入、揭題1、出示孔子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自由讀這段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課題:孔子拜師齊讀
4、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讀詞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你們剛才的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了?
2、出示第一小節。
(1) 自由讀這段話,說說孔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學就在這里,謙虛就在這里。讀
3、其實,拜師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出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3) 出示
在當時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飛機。孔子卻走過了(),翻過了( ),跨過了()。白天( ),夜里還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時,他();
餓了時,他( );
累得走不動時,(),哪怕是風餐露宿,也不改
拜師的決心。
(4) 朗讀。
4、孔子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他是怎樣對待老師的呢?你能從他的語言和行動中找到答案嗎?
(1) 交流出示
(2) 從他的言行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誰?這里為什么稱他“老聃”?出示
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說幾句關于學習方面的格言。
三、小結
1、這節課我們跟著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師。從這件事中我們知道了孔子是個增樣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紀念他的?
四、布置任務
1、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及名言,下節課開記者招待會。
2、下節課我們還要研究老子是怎樣對待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