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介紹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愿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于”,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 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課文內容蘊含豐富,但并不深奧,只是有幾個詞語,如“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對于一個剛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
教學目標: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質。
教學難點: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 “讀中感悟、以悟促讀”的方式,采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以“孔子是怎樣拜老子為師”為主線,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討論交流。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樸實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教學目標、重難點得到落實。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采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