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孔子拜師(精選15篇)
13孔子拜師 篇1
教學目標: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納悶、淵博、止境”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3.學會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課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能借助課后資料全面地了解孔子,積累孔子名句。
教學重難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1.孔子像;2.相關重點詞語;3.重點語句;4.孔子名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步驟:
情境導入、揭題質疑。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
2.媒體出示孔子像。師: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師簡介古人姓名,相機識字“丘、仲”。)孔子是人們對他的敬稱。古時候,人們把學識淵博,品行高尚的男人成為“子”。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文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為東方文化的基石;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板書:孔子拜師)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
風塵仆仆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 淵博
日夜兼程 遠近聞名不離左右。(注意讀準字音,發現詞語特點)。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4.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指導擴充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書寫、作業
1.認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2.指導要求會寫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步驟:
復習導入、研讀感悟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大家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ㄒ唬┢纷x第一自然段
引導:那孔子為什么要去拜師呢?課文中哪一段寫到了?指讀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1.“淵博”怎么理解?引導查字典(知識深廣。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聯系上文“遠近聞名”,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說你的感受?
(板書:謙虛好學)
2.指導感情朗讀。
。ǘ┢纷x第二自然段
引導:那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課文中哪一段寫到了?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2.指讀(師相機停頓,以這一句主要在寫什么提問,并基本框定本段結構:孔子趕路——拜見老子)
3.師小結:這一段先寫空子趕路,再寫拜見老子。
4.讓我們自己來讀讀這部分內容,看誰讀得最能表現當時他們相見的情景。
5.隨機解決“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納悶”“迎候”等詞語理解。(“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可查字典,“納悶”可聯系上下文,“迎候”與后面“等候”比較,體會老子的學者風范。“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聯系生活說理解)師相機板書。
6.演讀這一段,師將對話分行出示:
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見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7.同桌之間試著來講這個故事。
。ㄒ唬┢纷x第三、四自然段
師:學無止境,這就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學習的一個根本原因。我們繼續看孔子拜師后是怎么做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左右”在這里指(身邊)。“隨時請教”又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堅持不懈)“毫無保留”(一點兒也不保留。)
2.感情讀好這兩句。
3.孔子和老子到底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品行呢?請你任選一個,以“我眼中的孔子(老子)”為題寫一段人物評價。
拓展、積累
孔子一生為我們后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單單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記錄下來,變成了一部書叫《論語》,對后世影響很大。我們一起來積累一下他的名句。
1.積累孔子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2.運用。(師說大概意思,生背對應句子。)
3.從《孔子拜師》這個小故事,我們看到了一個謙虛、好學、不怕辛苦、永不滿足的孔子,也從孔子身上學習到很多。課后的“資料袋”還有關于孔子的不少介紹,我們可以再去讀讀,我們會了解更多,學到更多。
4.總結:孔子文化在我們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過是一個點,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希望今天我為大家打開的是一扇門,透過教材這扇門你們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
作業
1.完成課堂作業本相關作業。2.回家跟父母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17《孔子拜師》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孔子拜師 篇2
教學內容:p 67-p70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認寫生字。
2、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交流資料。
1、師引入課題。
問:通過預習,了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
2、 老子是我國歷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則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誰對他們有所了解,趕緊介紹給大家。
3、 生介紹。(再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并認記“丘”。)
4、看來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了不起的大學者。那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到課文中去了解。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生自讀課文,說說讀懂了哪段?這部分主要講的什么?
2、生匯報交流,師總結:
孔子絕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
3、問題探究,引入對全文的品讀。
師提問: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思考、交流。
三、細讀課文,品讀詞句。
。ㄒ唬、齊讀一段,提問思考。
1、老師提出閱讀要求:
課文一來就向我們介紹了孔子當時的地位及拜師的原因,齊讀第一段,邊讀邊思考。
2、有了這些了解之后,你覺得孔子怎么樣?
3、自己再讀第一自然段,看你還能有什么了解和收獲。
。ǘ⒎磸推纷x,揣摩詞句。
1、師引入:
決定拜師以后,孔子便毅然趕往洛陽,一路上歷盡艱辛,孔子最終來到洛陽,拜師成功了嗎?我們一起細細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這一段寫得很詳細,用詞十分準確,請你自己反復地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哪些詞語讓你最感動,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刻。再結合書上的內容,看你能不能說說詞語的意思。
3、生讀文、勾畫、體會、交流。
(1)、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于。
提問:為什么如此艱辛,孔子仍要不遠千里去拜師呢?你從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2)、分角色朗讀對話,說一說通過朗讀感受到他們說話都怎么樣?
(謙虛禮貌)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①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趯W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俾犝f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诙嘀x老師等候。
老師講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體會: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迎候”這個詞讓你對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謝老師等候”換成“迎候”好不好?為什么?
(三)齊讀三段。
1、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2、說說通過學習了這一段,你對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誰能把你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對孔子和老子的認識完整地說一說,先練一練,再舉手匯報。
三、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四、再讀全文,再感受。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認字,并提示重點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組詞競賽。
3、學字。
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4、學生說說其他字應該注意些什么。
5、練習。
二、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
(2)背一背。
2、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3、小組推代表交流。
第三課時
(綜合性學習)
一、教師激情導入。
1、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你都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文化?
2、生舉手匯報。
3、進一步指出:傳統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它就在我們身邊,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4、設疑進入課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課文中給我們例舉了。
二、自學綜合性學習。
1、自己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你覺得提示了哪幾個方面?請用筆作上記號。
2、匯報交流。(師:板書分類)
3、師生擴展開再說一說。
剪
扎
編
織
民間工藝 繡 (泥人、彩繡、陶藝、微雕、篆刻)
雕
塑
繪
……
傳統文化
戲劇
民族藝術 園林建筑
民族舞蹈
……
節日風俗
風俗習慣 各地風俗
各族民族風情(滲透環境教育)
……
三、確定目標,準備開展綜合性活動。
1、設想開展活動的方式。
(1)、學生說一說。
。2)、教師建議。
2、組成活動小組。
。1)、自我選擇合作伙伴,確定負責人。
。2)、確定活動目標。
。3)、擬定活動計劃:
a、確定內容
b、確定活動方式
c、確定哪位同學負責哪一部分
d、設計出活動計劃(滲透環境教育)
教學反思:
1 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大,應該找時間進行發散。
2 應該讓學生扮演孔子和老子進行朗讀課文,效果會更好。
13孔子拜師 篇3
教學目標
、 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②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課前準備
、俣嗝襟w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②自制生字詞卡片。
、蹖W生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僬勗挘和瑢W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诓シ哦嗝襟w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說說。)
、垡耄簽槭裁纯鬃幽艹蔀橐晃粋ゴ蟮乃枷爰液徒逃?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初讀感知
、賹W生自由朗讀課文。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注意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③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芨兄n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研讀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一”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座聽。
、郯嗉壗涣髯x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a.談孔子。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孔子連忙說:“學后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b.談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c.學生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課后作業
結合課文或課外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節課,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①認讀、書寫生字。
同桌交流記憶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別,“塵”上面“小”字的寫法。然后練習寫生字。
②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垡耄捍蠹夷芡ㄟ^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朗讀感悟
①生自由練讀。
、谏x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寫孔子和老子交往時的態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蹘熞x。
演讀感悟
、俜中〗M演一演。
、谕扑]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先議論一下哪些字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寫完后適當展示、指導。
讀書匯報
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鼓勵學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動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的儒家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生活中,我們也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閃光的金鑰匙”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僮杂煞纸M: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選擇伙伴組成合作學習小組。
、诿鞔_責任:各小組主民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小組的活動。
③商定方案: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商定準備了解哪些內容、準備怎樣開展活動,組內具體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報老師處。
13孔子拜師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及書寫。
教學難點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單元導讀的學習。
師:翻開課本66頁,請大家一起把第五組的單元學習目標讀一遍。想想看,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嗎?
生:齊讀。
師:讀完過后,你們知道了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嗎?
指名回答: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話故事……等。
二、認識孔子和老子
1 師: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生活中,這些傳統文化又是怎樣體現的呢?現在讓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古人。(板書: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ǐ)
我們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孔子拜師。
。ò鍟嚎鬃影輲煟
2 師:相信大家都回家預習過了,你們知道孔子是什么樣的人嗎?
學生回答
a 老師我知道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72位很有名氣,我們學校南邊的子路墓祠紀念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b 孔子的弟子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了《論語》,有一句話說“一部論語治天下”,可見這部書對后世影響很大。
c 老師,我會背《論語》里的內容……
d 孔子的學說不但對我們中國影響深遠,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美國就把孔子的生日(九月二十八日)定為教師節。
3 出示“資料袋”里的內容。
同學們對孔子了解很多,現在我們讀一下課文中資料袋里的內容,對孔子有一個更細致的了解。
指名讀。
4 了解老子
5 了解孔子拜師的有關歷史資料
老師總結:可見,孔子拜老子為師是確有其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被我們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最好的老師了,他怎么還拜師呢?學習了課文,相信同學們對孔子會有新的認識。
三 通讀課文,學習生字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課文,把自己標畫的生字多讀幾遍。
學生讀課文
1 課文讀完了,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生字詞掌握情況。
遠近聞名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迎候 等候 止境 傳授 佩服 納悶
。ㄆ褪嵌暡皇侨暎
2 讀認識的生字
出示課本上的內容,讓同學通讀一遍。
學習這些生字還可以通過擴詞的方法來識記。如:
兼: 兼職 兼并 品學兼優
納:納涼納稅 出納 吸納
佩:佩戴敬佩 王佩
……
再次出現課本上的字,請和同桌一起再給其他字組組詞。
指名讀字組詞。
3 我們再看需要書寫的字。出示要寫的字,先一字一詞讀一遍。
書寫重點指導:
a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b 仆納 境 授 要寫的左窄右寬
4 同學們,只要認真觀察生字易錯的地方,就會把字寫正確。動腦分析字的結構,注意寫好每一個字,注意“提筆就是練字時”,你的字就會越寫越漂亮。寫完了字,我們再讀讀課文中出現的一些詞語,讀熟這些詞語,你會把課文讀的更好。
淵博 曲阜 洛陽 終于 長進 品行 拜訪 拜見
老子 老聃 孔子 孔丘 仲尼
四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師:好的,現在我們已經讀準了這些詞語,但他們回到課文中還能不能再讀準呢?找四位同學讀讀,看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師:你們每個小組都讀得不錯,其他同學來說說看,他們哪些讀得好的,又有哪些讀得不好的?
師:好。希望你們下去過后認真讀一讀,多記多寫。
2 排疑解難
同學們,古人說:“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再讀了課文后,哪位同學有什么疑問?
a 曲阜到洛陽,我們現在坐汽車不到一天就到了,孔子怎么走幾個月呀?
b 課文中孔丘仲尼 老子 老聃,這些稱呼怎么這么多呀?
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女子十五歲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c 那我們怎么又叫孔丘為老子,老聃為老子呢?
我們對有成就有威望的人稱“子”,是對這些人的尊稱。不但有“孔子”“老子”還有“孟子”“莊子”,男同學喜歡看的《孫子兵法》中的“孫子”就是指孫臏。
d課文中有“拜訪”“拜見”兩個近義詞,它們能互換嗎?
“拜訪”是敬辭,“訪問” 的意思。“拜見” 是“拜會,會見”的意思,當雙方面對面時,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鬃訉献诱f:“拜見老師。”在電視劇里也有這樣的話:“草民拜見縣官大人。”這兩個詞語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
e 文中還有“迎候”“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他們有什么不同嗎?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表現出他非常謙和、知禮。在這里,如果換成“等候”,就不能充分體現出老子的美德。“多謝老師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換成“迎候”,因為這里是晚輩向長輩致謝,所以這里也不能互換。
2 整體感知課文
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好,做學問做學問,就得會找出問題,才能有進步。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
請完成填空:
孔子 歲的時候,離開家鄉曲阜,千里迢迢到 拜老子為師。老子聽說后,出城迎候。他們一個隨時請教,一個毫無保留的教。感受到孔子是
老子是 .
同學們完成的這么好,真是會讀書。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通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還認識,書寫了生字詞。最后又共同排解了我們的疑惑。課下希望同學們多讀幾遍課文,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寫寫自己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一、研讀感悟
1 梳理課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孔子拜師》,請大家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孔子決意拜師。
孔子歷盡艱辛到洛陽,得到老子的迎候。
孔子認真求學,老子認真施教。
他們受到人們的敬重。
老師解釋:同學們可以看到,整個故事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過程寫的,都在圍繞“孔子拜師”這一主題來寫。同學們寫文章時,也要這樣來寫,線索非常清楚。
2 感悟孔子 老子的品行
我們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老師:學問是指一個人的知識,品行是指一個人的為人。一個人只有學問淵博,品行端正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鬃雍屠献佣际菍W問淵博的人,孔子年輕的時候,就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知識淵博。孔子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還千里迢迢的拜老子為師,可見老子的學問也很深厚。那人們敬重他們什么品行呢?
a 敬重孔子謙虛好學
課文中什么地方寫了孔子謙虛好學呢?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都說人到30不學藝,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還去拜師,真是謙虛好學。)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铮鬃语L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于。)
。ㄉ何覐“上千里”“終于”能夠感受到孔子能到洛陽很不容易。“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體會到孔子一路吃了很多苦。為了求知吃這么多苦,真是好學。
師:你能想象到孔子這一路都經歷了什么嗎?
生:我感覺孔子可能餓了吃點干糧,渴了喝點涼水。沒有了干糧,就在路邊摘點野果子吃,繼續趕路?鬃訉χR真是如饑似渴呀。)
是的,孔子歷盡艱辛去拜師,真是謙虛好學呀。
、劭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還自稱學生孔丘,真是謙虛)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他拜師的根本原因。
句式練習:
正是他認為“學無止境”,所以才 。
孔子還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各有所長,別人身上一定有自己所應學習的地方。所以要“學無止境”,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學無止境”。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老師總結:因為孔子虛心好學,老子毫無保留的傳授知識。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a老師,我感覺老子和孔子都是那么彬彬有禮,謙和大度。
是的,我國被稱為禮儀之邦,這也是受孔子的學說影響。他們的謙和大度在課文中的字里行間都有所表現。老子的出門遠迎,孔子的行禮再行禮。還有他們的語言更是彬彬有禮,謙和大度,F在就讓我們分角色來朗讀課文,體會他們的好品行。
b同學們讀的真好,老師總結:邊總結邊出示課文的脈絡。
孔子(學無止境) 老子(愛護晚輩)
遠近聞名 聽說
千里拜師 迎候
隨時請教 毫無保留
謙虛好學 誨人不倦
。ǹ鬃诱J為學無止境,自己年輕的時候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30歲的時候還千里迢迢的拜師。拜師后,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真是謙虛好學的學生呀!老子是一個愛護晚輩的老師,聽說孔子來拜師,七十多歲了,眉毛胡子都白了,不是在家等著,而是出城迎候孔子。收徒后,把自己的學問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孔子,真是一個誨人不倦的老師。
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0
二、讀背《論語》
同學們,我們不但要學習孔子虛心求教,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他的一些名言我們也要熟練背誦,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出示:課后選做題。
孔子的名言很多,都收集在《論語》中,希望大家能多讀多背。
三 拓展古代人物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他們的品行和學識都值得我們學習。(出示幻燈片)多讀書吧!它會讓你成為學識淵博的人,成為品行高尚的人,你就能得到別人的敬重。
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老子
博學多才
謙虛好學 誨人不倦
謙和大度
13孔子拜師 篇5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介紹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愿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于”,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 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課文內容蘊含豐富,但并不深奧,只是有幾個詞語,如“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對于一個剛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
教學目標: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質。
教學難點: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 “讀中感悟、以悟促讀”的方式,采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以“孔子是怎樣拜老子為師”為主線,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討論交流。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樸實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教學目標、重難點得到落實。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采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能借助課后資料全面地了解孔子。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等詞語的意思。
4、學會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課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過程:
孔子拜師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 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位很偉大的人,他叫孔子(板書)。孔子姓孔,名丘,古時候的人還有字,孔子字仲尼,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課后也有有關孔子的資料,請打開52頁,自己讀讀資料袋,讀完后想一想,你又知道了孔子的哪些知識?
2.生讀課后資料袋。
3.生交流:你又知道了有關孔子的哪些知識?(板書:思想家、教育家)
4.現在我們知道孔子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像這樣的人,古代在姓后面加上了子,子是古代對有品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歷史上這樣的人很多,如思想家孟珂稱孟子,思想家莊周稱莊子,軍事家孫武稱孫子,教育家孔丘我們稱他孔子。看,這就是孔子(出示圖片)
解說: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西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 “萬世師表”今天我們一同走近孔子的年輕時代。(板書課題孔子拜師)齊讀課題。
5.師:不光你們崇拜孔子,他也是老師心中的老師,我最喜歡孔子的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告訴我們要學習與思考相結合,這是求得知識的必要方法。只有這樣才會不斷進步,那么看著課題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呢?(生提問題)
(孔子這么有學問,為什么還要去拜師?他去哪兒拜師?怎樣拜師?拜誰為師?等)
你們僅僅從題目的4個字中,就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很了不起,學習最可貴的是發現問題,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想不想讀?
二、走進課文,初步感知
1、談到讀書,宋代大文學家朱熹這樣說
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
這些都是讀書的最基本的要求,同學們有信心把課文讀好嗎?還等什么,趕快讀吧!
2、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發現不好讀的句子、字詞師及時提醒糾正。
3、相信剛才同學們說的許多問題都已經得到了答案,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交流:孔子去哪兒拜師? 洛陽
拜誰為師? 生1:老子(師介紹老子)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教創始人,著有道德經。關于他的生平,史料上記載不多,在《莊子.天下》里稱老子為老聃,以老為姓聃為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而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子聃。”
師介紹古人的名、字與號。文中出現的老子和老聃指的是同一個人,還有孔子、孔丘、仲尼都是指孔子,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笄(ji)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原則和習俗。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三、走進課文,以悟促讀
。ㄒ唬┛鬃訛楹伟輲煟
生交流(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1).解釋淵博(知識很豐富)
(2).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是真得不淵博嗎?自己再讀一讀。
師:真得不淵博嗎?你從那看出來的?(遠近聞名)遠近聞名什么意思?他已經是那么有名了,他還要拜老子為師,可見他很謙虛好學(板書)這些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①你能讀好這一自然段嗎?(生讀)誰來當一當謙虛好學的孔子?(評價:真是一位謙虛好學的人)
。ǘ┛鬃釉鯓影輲?
1、品孔子不怕吃苦
師:孔子已經很有名望,卻還覺知識不夠淵博,決意拜師求學,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正是懷著這樣一顆勤學上進的心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相距上千里:知道有多遠嗎? 就咱們小學的操場如果是兩百米的跑道,我們小朋友可得繞上2600圈左右!是不是很長?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怎樣讀?(上千里拖長)指名讀
。2)這上千里的路,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怎樣才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板書)呢?理解詞語:
風餐露宿:餐,包括午餐、早餐、晚餐,在這里實際上是吃飯。宿呢?組個詞——住宿,睡覺,在風里吃飯,在野外睡覺。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游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曲阜和洛陽雖然“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但孔子還是到達了目的地,因此用“終于”。
(3)孔子一路上很辛苦,可他怕不怕吃苦呀?不怕吃苦(板書)
。4)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體會孔子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精神。
。5)孔子在路上遇到很多困難,大家想一想孔子一路上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你能根據提示說一說嗎?出示:
孔子餓了就_______________。
累了, _______________。
渴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
天黑了,孔子還_______________。
正是這樣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學生想象,填空。
遇到這么多的困難,孔子害怕了嗎?退縮了嗎?為什么?
為了拜師求學,孔子遇到了這么多困難卻沒有退縮,這一份決心,這一片誠意,這一種行動!深深地把我們打動,讓我們一起讀出來
2、品讀對話,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師:請看插圖,(出示課本插圖)辨一辨哪位是孔子?
生:(闡述理由并在課文中找出相關文字)
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孔子彬彬有禮)板書
還能從哪看出他彬彬有禮?(再次行禮)(多謝)(您)
。2)同學們找的真好,你再仔細看看這幅圖,你能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幅圖的句子嗎?誰再來讀讀?
(3)其實孔子和老子見面后的這段對話書中寫的更生動具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4) 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在他們的對話中藏著一對近義詞,找到了嗎?(迎候和等候)(迎候是到某個地方迎接等候,等候在就是在等待,不表示迎接。)
師:也就是說,迎候比等候顯得更----- 生:尊重
師:老子說迎候孔子而不是等候孔子,說明老子怎么樣呢? 生:很有禮貌(5)師:來,我們一起讀讀含有迎候的句子
。“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6)師接著讀:“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老子很謙虛)
。7)老子又謙虛又有禮貌,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謙虛禮讓(板書)
。8)孔子聽了老子的話是怎樣回答的呢?(“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9)師:有個詞語叫:學無止境(板書并讀一讀),你可以從這段話中找到他的解釋嗎?
生: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師:也就是說學習是---
生:學不完的 沒有頭的
師舉例子:
師:現在我們是三年級——
下一年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后讀中學,再讀大學。
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學無止境。也就是要學到老活到老。
師: 你能聯系生活實際來舉個例子(小組討論后交流)
奶奶60歲了還去上自修課。
爺爺還去練書法呢!
爸爸學電腦。
我語文好,數學成績不佳,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雖然學習很好,可是還是有人會比你學得好
世界上有很多知識,我們是學不完的
就算你學得很好,你還是會有不懂得知識
師:所以啊, 當大家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可千萬不要驕傲,要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孔子的這段話。
。10)分角色讀。
、倮蠋熍园,男生讀孔子的話,女生讀老子的話。
、趲熒鷮ψx。讀中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師:這時老子知不知道孔子是誰呀,所以老子問“你是——”
應該帶有什么樣的語氣讀?(疑問),還要拖長音,你讀讀。
其實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這里的破折號“——”表示疑問。
、鄞蠹铱雌聊,直接讀孔子和老子的對話,這次女生讀孔子,男生讀老子
3、對聯贊美
師:從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學?
生(朗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從中看出他非常好學)
師:老子怎么教?
生(朗讀):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師: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重要? (毫無保留)解釋意思:老子全都教給孔子,自己沒有留下.
師:從這里看出老子--- (品德很好.)老師送給你一個詞語:板書:誨人不倦。
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孔子是一個(看板書)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人,老子是一個謙虛禮讓、誨人不倦的人。你們能不能針對他們的品質夸夸他們?生說
師:對古人的贊美,可以用一副對聯——(出示)“孔子拜師學無止境 老子授徒毫無保留” 師:橫批——流傳千古
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齊讀最后一段。(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四、拓展實踐,積累名言
讓我們帶著對孔子的敬重,一起將孔子留給我們的這些名言讀一讀。(摘錄課文內的名言)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是啊,正如孔子說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正因為這樣,孔子才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拜訪名師。正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同學們每天都在不斷地學習,老師也在不斷地學習,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都在互相學習,其實,學無止境的道理在孔子的這些名言中有很多體現,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課后,老師相信大家會搜集更多的有關孔子的名言,也會了解更多的中國古代名人。
板書設計: 學無止境
孔 子 拜 師 老子
思想家 教育家
謙虛好學 謙虛禮讓
不怕吃苦 誨人不倦
彬彬有禮
13孔子拜師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7個生字,理解“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理解“學無止境”的含義,體會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識孔子,導入課文。
。ò鍟骸白印保┻@個字寫起來是很簡單的,但是,在我國古代, “子”字用作人的名字的時候,是很講究的。只有非常有學問的男子,才能被稱為“子”。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人是孔子。(書“孔”)。課前,你應該讀過一些關于孔子的資料吧?誰能簡單地說一說,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是啊,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到后人廣泛的尊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孔子拜師》(板書)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認生字、讀通句。
★:課前你已經讀過好幾遍課文了吧?這樣吧,你先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好不好?(隨機引導讀通課文。預計突出以下幾個句子: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老人見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讀書的時候,難讀的句子一定要多讀幾遍,這樣課文才能讀得通順,F在誰愿意完整地把課文給我們大家朗讀一遍?
2、補充課題,感知課文內容。
★:讀得真不錯。不過讀書可不能只講嘴上功夫,腦子還要跟得上,要明白讀的是什么。
我們再來看課題,題目只有四個字,孔子拜師,你能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課題補充得更具體、更完整嗎?
預計生交流:
。1)孔子拜老子為師。
引導:你通過哪部分內容知道的?讀書就要這樣,能夠抓住主要內容。老子是什么人呀?你把課文中描寫老子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預計:
樣子: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
名字:老聃。
指導學生讀準“聃”的音。師隨機介紹老子:“聃”字,以前我們是很陌生的,但從今天起,咱們就應該記住它了,因為這位老聃先生那可是位偉大的人,他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后世道教將他尊封為祖師。
。2)孔子從曲阜到洛陽拜老子為師。
。3)遠近聞名的孔子從曲阜到洛陽拜的老子為師。
。4)遠近聞名的孔子從曲阜走了上千里到洛陽拜老子為師。
……
[利用擴充句子的形式,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補充得還真不錯!原本四個字的題目,大家通過用心讀書,從拜師前的“遠近聞名”,到“上千里路”,再到拜老子為師,按照拜師前、拜師路上、拜師這樣的順序有條理地補充到題目中,我覺得你們已經會抓住文章的重點了。課前的書讀得好。
三、細讀課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發敬佩之情。
1、細讀,了解孔子拜師的原因,感悟謙虛好學的品行
正如大家所交流的那樣,孔子在拜師之前已經是遠近聞名了。
★:抽生讀第一段。
★:你覺得怎么樣才能算得上遠近聞名?
親戚朋友們都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突出:一是老師,二是知識淵博的老師)“淵博”是不是什么都會,什么都懂呢?
十里八里的鄉里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甚至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就是這樣一位——(學生接讀“遠近聞名”)的老師,卻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想想,為什么他自己認為不淵博呢?(自由談看法,滲透對“學無止境”的理解,體會他的“謙虛好學”。)
★小結:是啊,知識再淵博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地方。孔子在老年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小孩爭論早晨的太陽大?還是中午的太陽大?爭論不出結果,他們就問孔子,結果孔子也回答不出來?梢姟皩W無止境”啊!
讓我們再來讀讀孔子拜師前的內容。(齊讀)
2、了解孔子拜師路途的艱辛,感悟他不怕吃苦的品行。
就這樣,孔子上路了。
。ㄕn件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誰來讀讀這句話?(抽1生)
★:想一想,這句話寫的是什么?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這千里路,與現在平坦的柏油馬路、高速公路一樣嗎?是一條怎樣的路呢?繼續想象你仿佛看到孔子在這條路上怎樣行走?
這就是“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啊。
雖然只有兩個詞語,可是我們卻通過這兩個詞,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感受到了他的艱辛。能讀到字詞背后的內容、感情,那才是真的會讀書。
他就這樣走啊走啊,——(接讀:終于走到了洛陽。)
★: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孔子這一路的艱辛。誰愿意再讀讀這一部分內容。
★:真辛苦呀!想一想,當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來到洛陽后,他身上會是什么樣子呢?(預計學生交流:衣服臟了,鞋子破了,頭發、胡子長了,亂了……)這就是風塵仆仆的樣子。老子第一次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風塵仆仆的孔子。
你能理解孔子嗎?你覺得他冒著這么大危險,經歷這么多的辛苦去學知識,值得嗎?(自由交流,體會孔子對知識的渴求、謙虛好學)
★:小結。中國古代有句古語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說,早晨學到了一個知識,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孔子的還有過這樣一句名言,叫“學而不厭”,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呀!
3、以語言為基礎,情境再現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境,體會他們的謙虛有禮。領會“學無止境”的含義。
終于見面了。我們來看他們見面的情景:
(1)僅僅出示對話中的語言內容(劇本形式)
出示下面的對話內容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引導看懂內容。這是孔子與老子在干什么?(對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誰愿意與老師合作,聽聽他們見面后說些什么?
(2)再增加對話中的提示語:
(出示對話內容)
孔子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見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請同學們看看多了些什么內容?(上前行禮)
“上前行禮”描寫的是什么?(動作)
怎么行禮呢?(生模仿)
講解“拜”字。我們來看這個“拜”字,兩手合在一起,表示恭敬的態度,這就是古代行禮的一種方式?鬃訛槭裁匆獙献有卸Y?(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禮”,這種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中國至今也是令世界各國敬重的禮儀之邦。)
師演示:先行禮再說話。
還多了什么?(納悶)能做個納悶的表情嗎?
當時老子皺著眉頭,心里想什么?(我從沒見過這個年輕人,不認識他,他怎么會認識我呢?)(不知道、奇怪)所以當老子說“你是——”的時候,心里還在思考。怎樣讀?(生讀)
還多了什么?(連忙說)
怎樣說才是連忙說?——咱們來試試“連忙”說。(朗讀有關內容)
為什么要連忙說?(老師問話,要趕緊回答,這是對老師的尊重。)這也是“禮”呀!
★:有了這些動作、神態、語氣上的提示,讓我們再回到他們的對話場面,誰愿意與老師合作,再現孔子拜師的情境?(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生生分角色朗讀。(抽1組學生讀)
[在孔子和老子見面后的對話教學中,我想利用對比的方式使引起他們對一些動作、神態、語氣方面的詞語的注意,從而幫助理解課文和朗讀課文。使學生入情入境。]
。3)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交談,激發敬佩之情。
讀得真好,大家繪聲繪色的朗讀,把我們又帶回了兩千年前孔子拜師的情境。不過,我心里有點疑問,想問問二位:
★:問孔子。
我想問問孔子,你研究學問不比老子差,為什么還要拜老子為師呢?(引導學生體會學問是研究不完的,感受“學無止境”的含義。)
孔子,你將來還會再拜別人為師嗎?是不是只會拜像老子這樣的名人為師呢?(隨機滲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
★:問老子。
老子,孔子的知識已經很淵博了,你還愿意你愿意收他為徒弟嗎?你不怕他的名氣遠遠高于你嗎?(學生自由表達,引導體會誨人不倦的精神。)
真令人敬重!老子也正是這樣做的,他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孔子。)
孔子也是這樣,自己“學而不厭”,同時又跟老子一樣“誨人不倦”,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據說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老師想問問孔子,初次見到老子,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也想問問老子,初次見到孔子,這位遠近聞名的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們佩服他們嗎?不僅你們佩服,人們都很敬重他們。
后人還為孔子修建了孔廟,就在我們山東的曲阜,(出示課件)他們的品行、他們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影響著我們每一位華夏子孫。
我們一齊來讀最后一段。(師生齊讀)
[對于詞語的教學,我盡量使學生的學習在談話中、在情景中。充分體現無痕教學]
四、總結
孔子雖然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他卻給我們、給人類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后人把他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整理成一本書,書名就叫《論語》,很多名言就出自這部《論語》,比如這節課中老師說過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課后,老師搜集了一些,大家可以讀一讀,背一背;你自己也可以搜集一下,記下來,給同學們看。一定會有很大收獲。
下課!
板書設計:
孔子拜師
孔子
學無止境
老子
13孔子拜師 篇7
今天下午,我組織了全區本學期第二次三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上次(9月11日)重點進行了全冊總的和第一、二單元的教材分析。今天重點進行了第三至五單元的教材分析。會上,我向老師推薦了一篇非常好的教學案例,F推薦給更多朋友,讓我們共同學習和研討。
《孔子拜師》——吾師也(轉貼)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姚金中
本學期的教研課,我選擇了《孔子拜師》。可孔子對三年級孩子來說,距離太遠了。能上得好嗎?我心里懸懸的……
時間還充裕。我開始行動了。一日早讀,我試探著問大家:“誰知道孔子?”
全班五十幾人只稀稀拉拉、猶猶豫豫地舉起四只小手來——果不出我所料。不用說,即使舉手的同學對孔子也知之甚少。
我沒有多問,作出滿臉愁苦狀:“唉,學校要聽我上《孔子拜師》課,可我只知道文中講的孔子、老子都是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對他們的了解也不太多。我想收集孔子和老子的資料,你們能幫幫我嗎?”
“老師,我家有《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上面肯定有孔子和老子。”
“老師,我回去查,我家的書很多。”
“放學后,我們幾個到書店去,一定能找到!”
“我回家上網,在google里輸入‘孔子’、‘老子’,準能有收獲。”……
我立刻由愁苦轉為驚喜:“能把你們找到的資料帶到課堂上來嗎?”
第二天早讀,一進教室,我真的驚呆了:一只只小手高高舉著,搖晃著,一本本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書在空中向我點頭,漾在孩子們臉上的是探獲寶藏般滿足的笑……
“啊,真想不到我班同學能收集到這么多的資料。真了不起!”我走進孩子們中間,端詳著孩子們紛紛遞過來的各異的資料,和孩子們共同感受著快樂,卻又作愁苦狀,“這么多書,一定有好多好看的,可我又不能全部看呀。急死我了!”
平日里最機靈的小婷馬上領會了我的意思,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每人找自己最感興趣的,推薦給您。”
“老師,我把我查的資料已經用e-mail發到您的電子郵箱里去了。不信,您打開看看。”說話的是我班的電腦高手小哲。這可出乎我的意料。
“真是好主意!太謝謝了,不想把你們的發現讓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么?不如在我們的早讀課來個‘孔子、老子資料匯報會’怎么樣?”
“吔———”
“不過,”我抬雙手,控制一下沸騰的教室,“光靠早讀時間還不夠,下課的時候,同學們也可以交流交流。愿意嗎?”
“好,今天的‘孔子、老子資料匯報會’正式開始!”看到孩子們欣喜又急切的目光,我得趕緊滿足他們。
孩子們一個一個站起來,捧著自己最得意的資料,興奮的小臉蛋上透著紅光。我專注地聽著每一個孩子那稚嫩又自信的讀書聲,不時點頭贊許。也許是被讀的內容吸引了,也許是我的專注對大家的感染,教室里真靜,靜得只能聽到這位同學朗讀的聲音,即便不時因不認識的字而讀得不夠連貫,同學們依然聽得那么津津有味……
“孔子、老子資料匯報會”一直在早讀課上延續著,課間是孩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交流,而我的電子郵箱里已滿是孔子、老子的資料,郵件的作者都是我熟悉而又親切的名字。孔子、老子的生平,關于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他們取得的成就及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還有孔子的名言,孔子的文化節……
上公開課了。同學們廣博的知識,精彩的表現讓聽課的老師們驚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駕輕就熟。我只記得,在課堂上最“出彩”的是當我描述老子傳授孔子知識表現出誨人不倦的品質,而擔心“誨人不倦”孩子們不易理解時,又是小婷站起來說:“老師,您辛勤地教育我們,您就是一個誨人不倦的好老師。”聽課的老師頻頻點頭,我也好一陣激動:“謝謝你,老師會努力的!”
這是一節不錯的課。我懸著的心放下了:“謝謝同學們,下課。”
可真的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講臺旁一下子圍上來一圈又一圈的同學。他們已全然不顧在眾多聽課老師面前的規范,他們意猶未盡,滔滔不絕地延續著課堂上的精彩:
“老師,孔子拜的老師不止老子一個,我知道他跟師襄學過琴,拜過小孩子、漁夫為師,哦,還拜過動物為師呢。”
“老師,我還會背孔子的其他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老師,孔子真了不起!我好想到他的故鄉曲阜去親眼看一看孔府、孔廟、孔林。”
“老師,我還知道孟子也是一個大思想家,他的觀點和孔子差不多。”
“啊,我們中國古代文化太偉大了!”……
是啊,孩子們太想表現自己了。于是,我提議,本班將舉行一次手抄報展覽,繼續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發現,也可以再去收集其他先賢如孟子,莊子,墨子,孫子等的資料。手抄報的名字就叫“中國古代文化的巨人”。
腦海里清晰地回蕩著《孔子拜師》課堂上學生給我“誨人不倦”的評價,我也一直為文中先圣們的高尚品行而感動。打開孩子的“成長記錄袋”,撫摸著一張張稚嫩又充實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巨人”手抄報,我忽然悟出:我不也正在“拜師”么?——求知若渴的孩子們,散發著濃濃人文氣息的文本,全新的教育理念。
反思一得:孩子們的學習潛能是巨大的,從他們身上我得益匪淺!犊鬃影輲煛返娜宋膬群屛腋袆,她提供了我和孩子們共同感受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的平臺。本課的教學過程一直是師生在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生生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主動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借助文本,立足課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綜合性學習和運用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诖,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是我們每位教學實踐者的良師。
“語文”的事兒——語文意識燭照下的語文教學之道
杭州市拱宸橋小學 王崧舟
孔子拜師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小學語文教材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有關孔老夫子的課文。我理解編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沒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是不是?現在不同了,中華民族要復興,硬實力上去了,軟實力也要跟著上去。那么,我們的軟實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強?這些都是大問題。前不久剛剛去世的任繼愈老先生,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他生前曾經感慨地說過,家國要有支點,家國的支點必須落在文化上,F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兩千多所,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我們的文化輸出戰略,中華民族要復興,文化的復興一定是重中之重。美國人通過好萊塢輸出他的文化,我們呢,通過孔子學院輸出中華文化。文化血脈的延續和壯大,必須通過教育。
我是在這么一個背景下解讀《孔子拜師》的,可能過于宏大、過于崇高了。宏大就宏大吧,反正宏大也不犯法。我們回到課文中來,孔子向誰拜師?老子。那時孔子在魯國,山東曲阜,老子在天子腳下,河南洛陽。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風餐露宿,總算到了洛陽城門口,老子站在城門口,迎候孔子,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其實,老子當時的角色,跟任繼愈老先生是一樣的,國家圖書館的館長,能夠讀很多書,讀很多經典,所以老子特別有學問。
就這么一段文字,我們不妨用心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語文點。我說兩點,第一點,大家看,老子說了一個詞——“迎候”,很有些味道。說“迎候”,不說“等候”,也不說“恭候”。這也就是老子,說話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
不信,你用“等候”試試看。“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里等候。”什么感覺?沒感覺。“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熱,沒有溫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試試看,“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里恭候。”什么感覺?矯情!太過了!這不是老子說的話。“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里迎候。”味道不一樣,背后折射出來的是什么?一種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話說,“無為而無不為”。很多人讀老子都斷章取義,只強調“無為”,認為老子消極避世,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嗎?老子追求的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他沒避世,沒放棄,沒消極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說話,把教育的意圖隱藏起來,不告訴你,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在這里迎候”,不教而教。他從什么時候開始做孔子的老師?就從這時開始。“迎候”值得嚼一嚼,否則,老子要生氣的。
第二點,孔子說“學生仲尼,特地來拜見老師”,能這樣說嗎?文中孔子自稱“孔丘”,這里改稱“仲尼”,行嗎?這個有點難,因為它涉及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到“五四”已經基本斷了,我們現在去傳統是非常厲害的。傳統中,中國人的名字是非常講究的,通常一個男子,他有姓、有名、有字、還有號,名、字之間是有關聯的,或近義、或相對、或用典。毛澤東,姓毛,名澤東,字潤之, “潤”、“澤”二字同義。張飛,姓張名飛字翼德,為什么是“翼德”?他要飛,要飛就得有“翼”不是?關羽,姓關名羽字云長,有了羽毛,長空萬里任我行。當然,名和字也有區別,這就涉及到我們傳統中的“禮”。不是隨便什么人可以叫名,或者可以叫字的,這后面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里排行老二,綽號孔老二?鬃佑袀哥哥,是個瘸子,孔子的母親顏氏,因為生了個瘸子,心有不甘,就跑到曲阜附近的尼山去求神,去祈禱,希望再生個孩子,能健健康康、齊齊整整的。結果,精誠所至,生下孔子。為了感謝尼山之神,父母就給孔子取了這樣的名和字。名“丘”,丘是小山的意思,指的就是那座尼山。字“仲尼”,仲指排行老二,伯是老大,尼指尼山,因為正是尼山之神給孔子的父母帶來好運。名和字在起法上是有區別的,“名”是一個人出生以后,父母給他起的,一般情況下供父母、師長叫喚,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對人自稱時,為表謙卑,也叫“名”。“字”呢,是長大以后取的,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弱冠之禮”,即成人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字”了。“字”在什么情況下用呢?第一,平輩之間;第二,朋友之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之禮。
課文中,孔子自稱孔丘,這是合乎禮制的。因為,孔子要拜老子為師,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師長,在師長面前必須謙稱自己的 “名”,而非“字”。一稱“字”,跟老子的關系就扯平了,這對儒家祖宗孔子來說,絕對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再看老子,他說:“你就是仲尼啊。”顯然,老子把孔子當朋友,他沒有以老師自居。這樣一來,兩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對孔子來說,感覺特別親切,對老子來說,他降低了身份,他總是以謙卑之心面對天下。你看,這又是一種不教而教。這里,語文——孔子的名與字,文化——名字后面的傳統禮制,有著內在的一致。作為學生,也許對此渾然不覺;作為語文老師,就該敏感一點、清醒一點、警覺一點,因為,那正是語文的事兒,更是文化的事兒。
13孔子拜師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A案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2.自制生字詞卡片。
3.學習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1.談話: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W生根據課件內容談感想)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并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注意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學生推薦班內一兩名朗讀好的同學當“老師”,檢查同學們課文的朗讀情況。
4.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么?
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劭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輰W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耍鬃用刻觳桓呃蠋熥笥,隨時請教。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诶献右舶炎约旱膶W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課后作業
結合課文或課外資料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節課,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并認讀。
同桌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別,“塵”上面的寫法。
2.上節課,我們研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朗讀感悟
1.生自由練讀。
2.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寫孔子和老子交往時的態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3.師引讀。
演讀感悟
1.分小組演一演。
2.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讀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真情面對人物形象!
讀書匯報
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鼓勵學生利用教材中的資料袋或引用名言談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動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了儒家、道家學說。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閃光的金鑰匙”這一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1.自由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選擇伙伴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明確責任: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
3.商定方案: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商定準備哪些內容、怎樣開展活動,組內具體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與其他小組交流。
課外實踐
開展“閃光的金鑰匙”這一綜合實踐活動。
13孔子拜師 篇9
一、導入、揭題
1、出示孔子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自由讀這段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課題:孔子拜師齊讀
4、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讀詞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你們剛才的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了?
2、出示第一小節。
。1) 自由讀這段話,說說孔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學就在這里,謙虛就在這里。讀
3、其實,拜師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出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3) 出示
在當時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飛機?鬃訁s走過了,翻過了( ),跨過了。白天( ),夜里還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
渴了時,他;
餓了時,他( );
累得走不動時,,哪怕是風餐露宿,也不改
拜師的決心。
(4) 朗讀。
4、孔子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他是怎樣對待老師的呢?你能從他的語言和行動中找到答案嗎?
。1) 交流出示
。2) 從他的言行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誰?這里為什么稱他“老聃”?出示
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說幾句關于學習方面的格言。
三、小結
1、這節課我們跟著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師。從這件事中我們知道了孔子是個增樣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紀念他的?
四、布置任務
1、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及名言,下節課開記者招待會。
2、下節課我們還要研究老子是怎樣對待學生的?
13孔子拜師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孔子拜師的艱辛及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孔子謙、恭的品質,字詞學習
教學難點:透過孔子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兩種字體的板書講起引入。
板書:孔子拜師(金文)
同學們看一看黑板上的這幾個字能猜出是哪幾個字嗎?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猜金文上的一位名人是誰?(提示:出示北京奧運會上擊缶而歌的圖片。師介紹,這個場景上的演員們正在高聲吟誦著2000多年前的這位古人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生猜出后介紹孔子:
這就是生活在2500多年前孔子當時所使用的文字字體。古樸、典雅的金文。“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鬃樱穑种倌帷K麑W問淵博,品德高尚,智慧極高,是當時極負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孔圣人。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張有關孔子的圖片。大家來看一看。
如此莊嚴、隆重、宏大的場面就是為了紀念孔子而舉行的“祭孔大典”。為什么離我們如此遙遠的孔子一直為人們所景仰和愛戴到今天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孔圣人,先去看看他是如何拜師的,
板書:拜師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受孔子的品行
1、 自由讀。要求:a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b讀后交流,孔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 交流。a字詞。
b孔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板書: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
三、細讀課文,細細品味孔子的品行
讓我們再一次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看看你是從哪里感受到孔子的這些優秀品質的。讀到感動時,讀到有體會時,讀到有疑問時,可以讀讀畫畫,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1、 自由讀。
2、 交流讀書體會。
a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
1)你體會到了什么?隨機:
你能讀出“遠”嗎?
你讀到“風餐露宿”這個詞語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體會“日夜兼程”
2)讀出一路艱辛,求知若渴
b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讀
c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隨機談體會,指導朗讀
d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你讀懂了什么?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你怎么理解?
聯系實際生活來說說?
師小結:謙、恭是儒家學說里面為人的最高要求,其實我國是受儒家學說影響非常深的國家。同學們不要以為這兩個字離我們很遠,她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小學生行為規范里面要求我們做到: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這里面就包含著“恭”“謙”四、寫字:止境
指導書寫
五、小結延伸
列出一些課后題目幫助學生認識孔子。
如:1、祭孔大典
2、孔子名言
3、正拍攝的電影《孔子》
13孔子拜師 篇11
教學要求
1、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感受孔子的品行。
重點難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的品行。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進孔子。
2、播放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也可以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進行補充。
3、引入:為什么孔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
聞 塵 仆 納 悶 丘
迎 等 止 境 授 品
。2)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風塵仆仆(púpú) 納悶(mèn)
(3)注意下列字的筆畫。
塵:上下結構,注意上面是“”,沒有鉤。
迎:半包圍結構,里邊是“”,不要寫成“”。
授:左右結構,右邊是“受”,不是“愛”。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所組的詞語。
4、理解詞語。
淵博:(學識)深厚廣博。
日夜兼程:形容旅途奔波、老子辛苦勞累的樣子。
毫無保留:一點也不保留。
風餐露宿:在風中吃飯,露天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艱苦。
5、細讀課文。
(1)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求學的,然后完成填寫。
孔子決意拜師——( )——( )。(決意拜師——艱辛前往——認真求學)
(2)讀了孔子求學的過程,你哪兒最受感動,哪兒印象最深?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為下節課學習留下思考空間)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
1、孔子是怎樣拜師求學的?說說本文的記敘順序。
2、孔子的哪些做法讓你最感動?談談你對孔子拜師的看法。
二、深入學習課文,體會孔子、老子的品行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師前是個怎樣的人?(遠近聞名、謙虛)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孔子拜師過程中的表現的句子,并談談你的體會。
出示句子,談談你對加點字詞的理解。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ǹ鬃訛榱饲髮W,不怕路途遙遠、生活艱苦、旅途疲勞,堅持行走了幾個月,最后達到老師的住地——洛陽。孔子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2)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ǹ鬃訉蠋煾裢庾鹁、有禮貌)
(3)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ㄕf明了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表達了孔子真誠求學的心情)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ǹ鬃诱J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5)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ǹ鬃拥膶W習態度是認真的,他時時刻刻都在虛心求教)
3、你覺得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ㄌ撔暮脤W、有禮貌、不怕勞苦)
4、再讀這些句子,讀出對孔子的稱贊。
5、談談你對老子的看法。找出有關句子,體會一下老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ㄕ湎瞬拧⒏蕿槿颂、無私的人)
6、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活動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和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說,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生活中,我們也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閃光的金鑰匙”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1、分小組合作學習。
2、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小組活動。
3、商訂方案,分工合作,通過查找資料、采訪等方式收集資料。
4、繪制成小報,全班展示。
13孔子拜師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a案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2.自制生字詞卡片。
3.學習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1.談話: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談感想)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并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注意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學生推薦班內一兩名朗讀好的同學當“老師”,檢查同學們課文的朗讀情況。
4.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么?
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犝f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課后作業
結合課文或課外資料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節課,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并認讀。
同桌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別,“塵”上面的寫法。
2.上節課,我們研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朗讀感悟
1.生自由練讀。
2.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寫孔子和老子交往時的態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3.師引讀。
演讀感悟
1.分小組演一演。
2.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讀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真情面對人物形象!
讀書匯報
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鼓勵學生利用教材中的資料袋或引用名言談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動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了儒家、道家學說。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閃光的金鑰匙”這一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1.自由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選擇伙伴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明確責任: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
3.商定方案: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商定準備哪些內容、怎樣開展活動,組內具體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與其他小組交流。
課外實踐
開展“閃光的金鑰匙”這一綜合實踐活動。
學習目標
、僬J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鄱脼閷W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b案
課前準備
、賹W生讀課文,畫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詞卡片。
、鬯鸭鬃、老子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緊扣課題,引入新課
①教師提示課題:17、孔子拜師。
、诟形蝾}意。
a.用自己的話把題中暗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年輕的孔子拜學問淵博的老子為師,學知識,學做人)。
b.扣題質疑。
估計學生質疑:孔子是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拜師?怎樣拜師?
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僬J讀生字。
a.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b.指名認讀生字。
②給生字找“朋友”。
a.給這些生字組詞。
b.讀詞語。
細讀課文,解難釋疑
①孔子是怎樣的人?
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資料袋”及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研讀課文。
②孔子為什么拜師?怎樣拜師?
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來理解。
課件重點出示:
a.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b.曲阜到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從第一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課外作業
、侔炎约合矚g的句子抄寫下來。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課時
復習詞語
①卡片抽讀。教師將詞語卡片隨機抽出,指名學生認讀。
、诮M內檢測。小組內模仿教師的方法,互相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
朗讀感悟
①自由讀課文,把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谡故咀x課文,同桌互讀互聽,互提意見。
、郾硌葑x課文,把文中易演的內容在朗讀的同時加進動作。
、芷纷x升華。聽了剛才的朗讀,你對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指導書寫
、僬垖W生當“小老師”,指出書寫生字的注意點,如,“迎”字不要多一點,“塵”字上面的“小”不要帶鉤。
、谡垥ê玫膶W生到田字格內范寫生字,注意生字的結構特點!捌、授”等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③學生寫字并寫詞語。
布置實踐活動
①活動總動員?鬃、老子創立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開展一次活動,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诨顒踊I備。
a.命名。根據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傳統文化?學生根據自己準備了解的內容給本次活動命名。
b.組織。自由組成合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擔任組長。
、蹟M定活動計劃。由組長組織討論,共同擬定本次活動的計劃。
、芙涣骰顒佑媱潯
課外作業
按照商定的計劃開展活動。
13孔子拜師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理解“學無止境”的含義,體會孔子、老子的品行。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戳诉@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并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 開火車讀課文,并正音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課件出示):
遠近聞名 淵博 曲阜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補充老子的資料)納悶
迎候 等候(兩個詞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區別) 止境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行為品德。)
3.讀課題,質疑。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孔子為什么拜師?
孔子拜誰為師?
他是怎么拜師的?
……
三、學習第一段
1、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齊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指名讀
3、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三、學習第二段,體會孔子“不畏艱辛”的好學精神。
1、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四、小結:寫字
1、 這節課,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著求知好學的學生,那老子又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 寫字:聞、塵、仆、納悶、丘。理解“納悶”的意思是因為奇怪而發呆,用納悶造句。注意“塵”上部分沒有鉤,找“仆”的形近字“撲”。
五.布置作業:
1、課外收集積累孔子的名言和關于孔子的小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做一做“孔子書簽”。
板書設計:
遠近聞名
總覺。。。。。。 風餐露宿不夠
日夜兼程 學無止境
上前行禮
13孔子拜師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及書寫。
教學難點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導入
1.談話:
通過預習,了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課題)
。ò鍟嚎鬃樱献,并正音:子讀zǐ)
2.學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資料,閱讀資料袋。(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認記“丘”。)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2、認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3、指名分段讀課文,評價正音。
4、同桌讀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2)背一背。
2、你還知道那些名言?
四、綜合性學習
布置任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一、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于。)
、劭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保ㄖt虛禮貌)
、輰W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耍鬃用刻觳浑x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謙虛禮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偻ㄟ^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凇坝颉焙汀暗群颉倍际堑却囊馑,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圻@些詞互換好不好?為什么?
。4)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再讀全文,再感受。
三、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收集。
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老子
學生 拜師
課后反思:
學生能利用書中的資料和文后的資料來了解人物,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仍然希望能從課外獲取更多資料作為補充,這樣可以豐富大家的知識。讀文談感受有進步,能找出文中的詞句來理解,讀懂了課文。
13孔子拜師 篇1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我國政府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我國臺灣地區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美國也于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把每年的9月28日定為教師節。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于《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于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關于他的生平,史料記載不多,先秦古籍如《莊子·天下》,稱老子為老聃,以老為姓,以聃為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經》五千言。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后世道教將他尊奉為祖師。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很廣泛。
古人的名、字與號: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筓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儒家學派始祖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赘,舊稱“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頃,各式建筑463間,所藏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后來,歷代帝王對孔子不斷加封,孔廟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占地21.6公頃,各式建筑466間?琢质强鬃蛹捌浼易宓哪沟兀嫉囟俣喙,古木參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悠久的歷史而著稱,于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