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方法 誘發學生探究動機──《趙州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課文開頭先交代趙州橋的所在地、設計人及建橋的時間,然后重點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后講作者由衷的贊美。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趙州橋》是本冊第三組的首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學要求】
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趙州橋的有關知識。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
體會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積累語言。
通過自主探究,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資料整理,培養協作精神,初步學習探究。并且能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色。
【教學難點】
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方法。
【學習形式】
根據課文的特點確定為小組合作探究式
【教學準備】
閱讀關于趙州橋的知識信息,培養學生學會收信息、處理信息、形成知識的能力,激發學閱讀興趣。
有關的錄象資料
【學習流程】
創設情境──討論探究──展示交流──知識建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理解詞語。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趙州橋》是一篇老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是一位遠在異國的網友寄來的,他正在學習橋梁工程。最近他打算來中國游覽,并想了解我國的古橋。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就在我國河北。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做一回設計師,當一回研究員,用你的設計向人們推薦這座橋;用你的研究讓人們了解這座橋。學生聽了,個個躍躍欲試,都想親自設計,研究。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演示課件,播放錄相,并配上解說,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接著在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趙州橋的幾個特點,學生經過自讀課文,思考,知道了趙州橋的特點是雄偉、堅固、美觀。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致力于構建開放式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把學生從封閉的語文課堂中解放出來,融入學校、家庭、社會的廣闊天地中去鍛煉、去實踐,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施展,天性才華得到演繹,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張曉霞老師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趙州橋的幾個特點,學生經過自讀課文,思考,知道了趙州橋的特點是雄偉、堅固、美觀,并在書上劃出了反映趙州橋特點的詞句。接著,為了進一步體會趙州橋構造的精巧,設計了兩種卡片,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的句子中探究體會趙州橋的這些特點,填寫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