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興安嶺》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六冊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意圖、教學效果預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總結出小興安嶺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感受風景名勝的美麗,體會作者蘊于字里行間的喜愛之情,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這篇課文是這一重點的典型范文,之前已經有《江南水鄉——周莊》一課作了鋪墊,在本文中又有許多句子用詞準確、生動形象,可以進行充分的體會。
3、教學目的
①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感受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②準確理解描寫四季美景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各個季節景色特點觀察的方法;
③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這堂課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學法: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三、教學設計意圖:
(一)、關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意圖: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在“春、夏、秋、冬”各部分教學中,我將用配有相應文字的精美圖片展現小興安嶺的美景。這樣,在圖文對照下,吸引學生注意力,直觀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主動學習,有所感慨;直接展示教學難點,主導學生對重難點詞句形象地理解,體會句子的生動描寫,進而滿懷喜愛之情,有所抒發。
比如:學生欣賞夏天“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之后,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有所感慨,就適時地讓學生談出自己美的感受——這其中就蘊含著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訓。緊接著,順勢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聲情并茂中反復揣摩領會。由此,水到渠成,深刻理解了詞句的準確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的方式也實現了全面革新。
2、突破重點、難點
當教學中的知識要點、關鍵詞句需要理解,而學生“若有所悟”又“啟而不發”時,我將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語文學科整合,幫助學生理解,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文對照形象地理解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小鹿在小溪邊欣賞自己的倒影”夏天“森林浸于晨霧、像利箭般的金光”;秋天“松柏更蒼翠、落葉飛舞”;冬天“雪花飛舞、西北風呼呼”所描繪的種種景象和詞句中準確用詞的生動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