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興安嶺》說課稿
3、情感熏陶,審美鑒賞
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應用突破了時間、空間、事物變化發展以及人類感官局限,創設了情境。真實的景象,引人入勝的畫面,使學生置身于小興安嶺的美麗情境中,大大充實、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現力。
我將一次又一次借用如畫的美景吸引學生,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感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象,體會用詞準確。并機動地安排了拓展欣賞環節,充分展現小興安嶺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的最佳教材。文中的情感、意境有時是難以完全言傳的。美不是抽象的,美育是感性的,它總伴隨著生動的形象出現。如果學生能看到小興安嶺的真實畫面,他們會驚訝,會陶醉,為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而有所感慨,而有所抒發。這種審美感知力正是審美的核心。
(二)、關于教學內容及環節設計意圖:
1、激趣導入
我將在一課時教學生字和文章的開頭部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第二課時教學的一開始,展示精美圖片(播放視頻,師配樂朗誦)來聯系一課時,聲情并茂導入新課,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2、精讀文本,體會四季美
(1)、精讀一段,授予學法
開課后,展開二課時的訓練點:先按照“學習方法”指導學習其中一個季節,即先讓學生邊讀邊想,這個季節美,它的美都體現在什么地方?勾畫出來,然后找出你認為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談體會,再感情朗讀,最后下結本段學習方法(讀——想美在哪些地方、畫——描寫的景物、找——寫得生動準確的詞語、句子、析 ——好在哪里、讀——感情朗讀),這樣教學的主要意圖在于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怎樣讀懂一段寫景的文章”,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句子的生動描寫。
(2)自主選擇、自主學習
再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去自學描寫其他幾個季節的段落,培養自學能力,體現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自讀自悟、自感自言,同時也是在檢驗學生掌握技能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課的學法訓練,并應用于自學實踐,使學學法到用學法有機地聯系,并使教學步驟更顯層次,使學生學有所得,體現了一種能力的訓練培養。
3、總結全文、領悟升華
在教學最后,我將利用末尾自然段總結,簡明扼要地給本課教學畫上完美的句號。(課件再次出示小興安嶺四季美景)
4、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若有剩余時間,“學生導游”將給學生進一步留下深刻難忘的回憶。
(三)、關于板書設計意圖:
a) 體現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
b) 體現各部分重點;
c) 強調本文以“樹”為主線來展示小興安嶺絢麗多彩的畫面。
四,教學效果預計:
我想,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通過圖文結合的生動畫面,我相信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參與教學,在“認知、情感、技能”這幾方面,既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學習方法,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培養,切實體會到了字里行間的準確描寫,達到動之以情、理解認識、想象激情、情不自禁、真情流露,在朗讀中抒情的完美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今后語文教學發展的方向,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內涵豐富的課題。今天我的說課只是在這方面初步的嘗試,肯定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懇請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指正,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