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實錄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盾太小 鐵屋子
師:大家發現沒有,這句話里有兩個感嘆號?他們感嘆的意思一樣嗎?(不一樣)生:第一個感嘆號是因為“盾太小”而緊張,第二個感嘆號是因為想到了方法而感到高興。師:既然這兩個感嘆號的意思不同,那你能把這兩個感嘆句讀好嗎?生:能!(繪聲繪色地讀起來)師:一起來讀讀生齊讀,感情飽滿師:按照上述的方法,你能解決后面的兩個問題了嗎?(能)那就把你課桌里的一張紙條拿出來,試著自己完成吧。 填一填:發現問題 如何解決
投影一學生的答案:發現問題 如何解決 盾太小 鐵屋子 不能進攻 開個孔,把矛伸出來 不能跑 安個輪子履帶
(生拿著自己的紙條解說):發明接發現盾太小了,所以想到安一個鐵屋子,后來他又發現不能進攻,就想到在鐵屋子上開個孔,把矛伸出來,但是躲在里面卻不能跑,發明家又想到給鐵屋子安個輪子履帶。師:老師發現你的一個問題,在第二個想法的解決方法中,文中把這個矛打了個引號,而你卻沒有了,我來問問你,要不要加上引號?(生思考了一會,回答要)為什么?生:我覺得還是要的,因為這個矛是指炮頭,而不是真正的矛,所以要用引號。師:那請你把引號加上去吧!(生加上引號)師:現在你能把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出來了嗎?出示:有一天,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 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 可是,( ) 對了,( ) 當然,( ) 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生:有一天,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填空內容:師生配合讀,師讀前面,生讀括號里的內容 有一天,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 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師出示坦克圖:瞧,這就是發明家發明的坦克,誰來指指哪個是“矛”?哪個是“盾”?還有“履帶”在哪里?(一生只認)師:為什么要裝上“履帶”呢?生1:有了履帶,就方便坦克在沙漠里行駛。生2:履帶可以讓坦克不滑倒生3:坦克裝上履帶,是為了增大受力面來減少壓強。這樣走泥濘或沼澤也不會陷下去。(哦,你懂得可真多!)師:正是這樣,坦克才會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怪不得書上說(再次出示: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板書:進攻,自衛,優點)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許多東西是把兩種東西的優點合二為一,集于一身的,比如我們的布袋鉛筆盒,是把“布袋”輕便和“鉛筆盒”可以裝文具的優點“合二為一”,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的“布袋鉛筆盒”,你還能說說身邊運用了“集合”兩種東西的優點于一身的東西嗎?生1:雨衣是集塑料的防水和衣服的優點于一身的生2:電燈是把鎢絲的光和玻璃的透明的有點合二為一的(生想不出其他的東西,老師引導)師:其實我們的筆盒里就有一樣東西是把優點合二為一的。生3:鉛筆,鉛筆是把鉛筆和橡皮的優點合二為一的。(你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也是把很多東西的有點集于一身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你才會收獲更多。 五.小結課文師:發明家就是這樣有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才發明了坦克,從此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發明家發明的坦克到底怎樣在戰場上大顯神威以及又會學到什么真理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25.矛 和 盾 的 集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為什么? 優點 集于一身 怎樣? 結果? (實錄整理:馮夢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