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反思。
反思一:閱讀為本。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然而這堂課對于三、四兩段,學生讀的還不夠,讀書指導上還有點不到位。
反思二:文本中感悟語言。
在辯論賽環節,當學生在針鋒相對的辯論矛和盾的優缺點的時候,我只是停留在展示優缺點的位置上。細細想來,此時我應該趁機讓學生回歸文本,從中去感悟文章語言的精妙。
同時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可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
反思三:讓學生自己去展示。
“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如在出示坦克圖時,可讓學生自己上來介紹坦克吸取了矛和盾的哪些優點。這種直觀演示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反思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在學生思考:“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時,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于是我提示了帶橡皮的鉛筆,后來學生還是沒有多大反映。其實這時候我是不是可以讓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反思五:注重實踐,拓展知識。
學生只有在實踐中,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然而小學生閱讀比較隨意、盲目,不知道讀哪些書。因此,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經常搜集課外知識、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學生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從而對語言有一個深刻的、獨特的感悟。
最后我想說:“課堂是學生自己的舞臺,他們不展示誰來展示呢?”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我一定會繼續在教學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
這樣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的過程也正如發明家發明坦克一樣,一步步走向集合,走向優化。然而,任何一次教學實踐沒有最優化,只有更優化。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我了解了本組教材的主題思想,是以“思想方法”安排了四篇課文,而本課是本組的首課具有統領本組教材思想的作用。顧明思義,本組課文都是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要學會善于動腦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而《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件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