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九份
6.板書設計獨具匠心。教師在板書設計時抓住了文章內容的"焦點",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中心。
不僅如此,胡老師的教學設計還符合本年級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所以受到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教學目標:
1、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所不同,必須實事求是地處理問題。
2、學會本課的新詞,理解“教誨、叮囑”的意思。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經過:
一、導入
介紹楊桃,學習課文。
二、引導學習課文第二段
是的,課文講的就是一次美術課上畫楊桃引發的事情。課文第2—18小節就寫了畫楊桃的事情,我們先來看看。
1、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要求:
( 1 )仔細讀。(2)提出不懂的問題。
2、我是怎樣畫楊桃?我怎樣畫楊桃,出示句子。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指名讀,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談。(可以想象我當時是如何觀察,如何落筆的。)相機出示父親的話,理解叮囑。
(1)、在我這樣的舉動背后,因為有一個人的話語始終縈繞在我心頭。讀
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什么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2)指名讀“父親”的話,父親的話怎么理解?
是圓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圓的畫成——,也不要把方的畫成——,否則就是——。
練讀父親的話,指名讀讀,評議。(注意抓住提示語,讀出父親的嚴肅、語重心長)
(3)、在我開始要畫畫的時候,我記起了父親的話,
在我畫得粗心大意的時候,我記起了父親的話:
我對父親的話語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為,能從文中找到一個詞語來說明嗎?叮囑
3、我遵從父親的教誨,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為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學的反應的句子。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4、當同學們看到了楊桃變成了五角星時,他們的反應是哈哈大笑,而老師呢?
(1)、出示: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2)、理解“審視”和老師為什么審視。“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后教育孩子們。
(4)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5、正因為老師看問題的角度與同學們的不一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這樣的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聲說)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異口同聲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