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九份
指名回答,教師作簡要小結。
二、引導學習課文第二段
導:是的,課文講的就是一次美術課上畫楊桃引發的事情。課文第2—18小節就寫了畫楊桃的事情,我們先來看看。
(一)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要求:
1、用筆勾畫課文當中你認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問題。
(二)匯報交流。
1、說說自己讀懂的地方。(根據學生所談,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習相關的詞語,再讀讀有關章節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問題。
預計涉及課文內容理解方面的有——(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問題,抓住關鍵詞語)
我是怎么畫楊桃的?
**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得嚴肅?后來為什么又和顏悅色了?
什么是審視?老師為什么要審視?
**同學們有什么變化?
(三)深究
1、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參加小組討論。
2、匯報:通過探討,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匯報時可綜合小組意見,也可是個人看法。
(1)重點抓住學生的變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聯系上下文讀這兩組句子。
分別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為什么同學們的態度會發生變化呢?
(2)結合理解“我是怎樣畫楊桃”課件展示:從不同角度去看楊桃的不同樣子。(或出示楊桃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體會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邊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楊桃的確像個五角星。
②我怎樣畫楊桃,出示句子。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指名讀,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談。(可以想象我當時是如何觀察,如何落筆的。)
相機引進學習課文第一段,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
導:剛才我們同學都說到了作者畫楊桃的事情,的確作者是在父親的影響下認真畫的,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找出文中“父親”的話。
出示“父親”的話。
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什么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指名讀“父親”的話,父親的話怎么理解?
是圓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圓的畫成——,也不要把方的畫成——,否則就是——。
練讀父親的話,指名讀讀,評議。(注意抓住提示語,讀出父親的嚴肅、語重心長)
(3)結合理解老師的神情。通過剛才的學習,現在同學們肯定知道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的嚴肅的原因了。
a、憑想當然說“我”畫得不像;
b、沒弄清事實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師從“我”的角度去看楊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讀好同學當時說的話,讀出難過、內疚、慚愧。指名讀,比讀,齊讀。
(5)小結,不同的標點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6)課件出示老師的話。
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