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課堂實錄及評析
一、揭題師:兒時,在這條西河上,行駛著幾艘漁船。其間,許多魚鷹立于船頭,像列隊的士兵,待漁人一揮竿子,它們就紛紛下水捕魚。今天,我們也要認識另一種善于捕魚的小鳥,它外行小巧,色彩艷麗,這就是——翠鳥。(板書課題)
點評:用孩提時的富有感染力的親歷見聞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吸引兒童的情趣;消除拘束感,努力構建與學生“共鳴”的平臺,營造輕松、愉快、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自主提問
師:一起深情地叫叫它的名字。
生:翠鳥。
師:學習文章前,你想知道有關翠鳥的那些知識?
生:我想知道翠鳥的顏色。
生:我想知道翠鳥怎么捕魚的。(板書:捕魚)
師:剛才那位想知道翠鳥什么顏色的同學,我想告訴你,顏色只是樣子的一個方面,希望你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該生點點頭)(板書:樣子)
生:我想知道翠鳥住在哪里?(板書:住處)
點評:巧妙運用閱讀的期待效應,激活求知欲望;并得體、自然地處理好學生的回答與板書的“沖突”問題。
三、明課文結構,擇學習內容
師:現在大家帶著這3個問題去讀課文,一組一個自然段;想想解決這三個問題,該分別學習哪個部分?
(生分小組讀1~4自然段,師小聲地與生跟讀,后師讀5自然段)
生1:要知道翠鳥的樣子,應該學1自然段;要知道它怎么捕魚,應該學3自然段;要知道他的住處應該學第4自然段。
師: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
生2:不同意,第2自然段也是寫捕魚的。
師:說說自己的理由。
生2:因為2自然段寫翠鳥捕魚時在等小魚。
師:你很細心,善于思考,我同意你的說法。(師隨即在板書上注明段落歸屬)
(故作神秘狀)
師:我們先學習哪個部分好呢?(眾生開始持不同的意見)
師:誰說得有道理,就遵照誰的意見,好嗎?
(生思考、作答)
生3:我說不出什么道理,就是想看看翠鳥長什么樣。
師:你很誠實,其實你已經說出了道理。
生4:因為我首先看到第1自然段,我們應該按書上的順序來學。(眾生笑)
師:她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生5:我想先學寫樣子的部分,再學寫捕魚的部分,這樣我就可以研究一下翠鳥為什么善于捕魚。(師帶頭鼓掌)
師:翠鳥善于捕魚不假,你的回答證明你更善于思考。
師:我們就遵照大多數同學的意見,先學習描寫樣子的段落。
點評:分組朗讀,對教師而言,可以摸清學生現有的認知狀況;對學生而言,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段落的主要內容,同時培養了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變被動牽引為主動參與,變循規蹈矩為自主擇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把閱讀自主權還給學生,他們將會學得更加主動、更加輕松。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引導讀懂這段話:
師:自由朗讀這一段,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翠鳥的顏色很鮮艷。
生2:我讀懂了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
生3:我讀懂了翠鳥的樣子。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3:它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和鮮艷的羽毛,還有透亮靈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長的嘴。
生4:我讀懂了作者用爪子、羽毛、眼睛、嘴來寫翠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