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學雜談
【天津市河北區育嬰里小學 朱曉潔】〖淺談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四法〗
1、情境再現法。
即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如:圖畫、音樂、實物、角色扮演、語言描繪等,再現與課文相似的情境,從而將學生帶入情境,觸發感情的方法。在學習《珍珠泉》一課時,為再現情境,我這樣安排的教學環節:
⑴ 情境化導語營造氣氛。
“同學們閉上眼睛。現在我們坐在飛機上,透過機窗,一個山 清水秀的小村莊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離珍珠泉近了,更近了,你們聽──
⑵ 仿真聲音烘托氣氛。
當老師說“你們聽”后,故意停頓一小會兒再播放泉水流動的真實聲音。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親身來到泉邊的感受。
、恰∩鷦赢嬅嬖佻F情境。
在前兩個環節的鋪墊下,學生產生很強的期待,盼望親眼目睹一下這迷人的珍珠泉。此時,將珍珠泉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期待,也可以讓他們將珍珠泉的內心視象與實際樣子進行比較,感受境中之景。
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課文、詩畫與音樂結合起來再現了文中珍珠泉的情景,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思維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有如身臨其境。珍珠泉的美被立體化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美景、美文,怎能不讓學生喜歡?
2、情境再造法。
多媒體的使用能再現情境,使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對象直觀、形象、具體化,從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情感。但是我們也應注意過分地依賴多媒體與直觀教具,就會忽視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想象能力地培養。因此,不能用直觀教具、多媒體課件代替學生的閱讀。從閱讀教學來說,要重視培養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能力。情境再造法應運而生。情境再造法與再現法的最主要區別在于情境的創設不依賴于外部工具,而依*學生的理解與想象;是把文章的語言文字在頭腦中進行加工,從而形成意象的過程。
如在學習《珍珠泉》水泡兒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小水泡兒的美麗與可愛,我讓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找線索,想象小水泡兒的樣子,并表演出來。學生們饒有興趣地邊讀邊感受,邊讀邊想象,小水泡兒的美麗與可愛在學生們的心中明晰起來。表演時,學生們扮演的小水泡兒活潑可愛,一時間課堂上下笑聲一片。
【江蘇省吳江市北庫中心小學 殷志娟】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朗讀的研究〗
首先,采用多種形式的比較朗讀。
調換字詞,進行比較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如《珍珠泉》一文中有一句話“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痹诶斫獯司洹坝俊钡暮x時,我讓學生把“涌”改為“冒”、“噴”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這一換一讀中,很快就理解了“涌”字說明了泉水是連續不斷地流出來的,寫出了泉水的生命力。
【海南省?谑械谑恍W 陳亞耀】
〖充滿希望的思考──省小語視導反饋總結〗
課程改革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使用要因時因地置宜,一改了過去的課程一位“天下”的局面,如何合理運用課程資源,應該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項要務。特別是新課程的編排,留足開發空間,讓師生在此空間馳騰,合理開發,如閱讀課《珍珠泉》一課的授課老師,他注意引發學生,聯系生活身邊的“馬伏波泉”,指導學生,一方面觀察“馬伏波泉”的美麗景色以及它所存在的意義,那就是它曾經是當地人民飲水起居的生活源泉,它養育著一方人。教師從關注實際,引導學生合理開發這課程之源,并指導學生按照《珍珠泉》的寫法,當堂寫下了習作課例《馬伏波泉》,收到了合理運用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顯著成效,除此以外,《五毛的故事》、《小記者、《亮出我自己》等課也從各個角度活用了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