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學案例
岑桑說:“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老師、父親對我的教誨。
2、看了這段文字材料,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學生談)
3、 看來小時侯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對作者岑桑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像作者
講到的他們的教誨讓“我”——(出示:一生受用)
齊讀這個詞
三、延伸
1、同學們,我們在這節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了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教學反思]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組課文中的《畫楊桃》一文,就是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在教學時我把握教學主線,緊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練讀課文,做到了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機結合。
第一:把思想教育貫穿于課文教學的全過程。全文字里行間無不蘊含著“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父親叮囑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否則會產生脫離實際、不實事求是的結果。我牢記父親的話,以“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宗旨,“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自己畫得很準確”。當同學“想當然”地認為我畫得不對時,老師并沒急于作答,而是“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的外形,最后批評同學“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并教育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其意思也是要我們從小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我順著這條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科學態度由模糊到認同,最后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有 “實事求是”態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于品詞析句之中。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我在引導學生品味用詞妙處的同時,還注重體會詞句中蘊含的思想道理,借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體會我是怎樣畫楊桃時,我出示了兩個句子“①我一邊看,一邊畫。”“②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第一句中用了一組關聯詞“一邊……一邊”,將“看”和“畫”這兩個動詞串連起來,寫出了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第二句用了“認認真真”和“老老實實”這兩個表示程度的修飾詞,不僅寫出了我畫楊桃時的樣子,而且描繪出了我畫楊桃時專心的程度。讓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我嚴謹、誠實的態度和我實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畫“走了樣”,畫變了形,讓學生從品和讀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就在這品詞讀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于實踐活動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辦什么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念。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寫我怎樣畫楊桃時,筆者就在講桌上放一個楊桃,讓學生下位從正面、側面去觀察,知道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體的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再讓學生坐在相應位置演演我畫楊桃時的樣子,體會我認真的態度。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當然,要眼見為實,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