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課堂實錄
別不好意思。誰能把這種不好意思讀出來?
叫一名學生和老師分角色讀。
(大屏幕同時出現兩組對話)
師:大家仔細比較一下這兩次對話有什么不同?
生甲:標點符號不一樣。
生乙:第一次用了感嘆號,第二次用的是省略號。
師:對,兩次的話都一樣,但標點不一樣,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我國的語言文字確實很了不起。
(在比較兩次對話時,可順勢將省略號的用法簡單地加以引導,如在前面有學生說到“說話有點結巴,支支吾吾的”時略加指點,效果會很不錯。)
★師:看到同學們自己知道自己錯了,老師說話的語氣變得怎樣了?
生:變得和顏悅色。
(師出示“和顏悅色”一詞)
師:誰能解釋一下“和顏悅色”是什么意思?
生甲:就是不生氣了。
生乙:就是態度很好。
師:“和顏悅色”就是說話的態度很溫和,和藹可親的樣子。
(大屏幕出示老師的話)
師:我請一個同學讀老師說的話,其他同學思考:老師說了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哪幾句?
(一名學生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生甲:有4句話。
生乙:我知道了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生丙:我知道了楊桃有時候就像五角星。
生丁: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生戊: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師板書:相信自己的眼睛)
★師: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上節課我們在班里分三組畫了楊桃,老師選了一部分畫得好的作品,大家來看一看,他們坐的角度不同,畫的楊桃也不一樣。
(師展示學生的作品)
(本打算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作品,因投影儀壞了,只好用手舉著讓大家看,大廳里光線不好,后面的學生看不太清楚,效果不太好。當時應在看完后由學生總結一下,為什么看到大家畫的楊桃各不相同,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師: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不同,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應實事求是。
(師出示“實事求是”一詞)
(此處引導得過于生硬,本想引導學生說出“實事求是”,啟發了半天,將“實事求是”一詞的意思也告訴了,可學生仍說不出“實事求是”,最后只好由老師自己說出。在設計時沒考慮到“實事求是”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過于抽象,課堂上又沒及時改變說法,降低難度,出現了被動局面。)
★師:老師的這段話當中,哪一句話與父親說的話很相似,找一找?
生: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出示教師和父親的話語。)
師:男女同學分別讀一讀父親和老師的話,體會一下他們的話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男女同學分別讀)
師:誰能說一說他們的話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師:他們的話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畫畫是這樣,做人、做事都應該實事求是。
★師:正因為作者從小就牢記著父親和老師的教導,實事求是地做事,實事求是地做人,后來才成了著名的作家。請看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