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致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后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征,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后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
團結友愛。(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并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探究法,以爭吵后后“我 ”和克萊諦各自的不同表現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學,自主探究,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設計意圖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點。感受父親的教育,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教學思路是:體會爭吵“我”的矛盾心理和克萊諦的表現——感受重歸于好的喜悅——體會父親的教育——拓展升華
體會爭吵后各自表現的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自學,找出描寫“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展開教學,反復品讀重點句段,如“不安什么?”,“為什么后悔?”“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看,卻偷偷地看”,體會“我”內心的不安、后悔、羞愧和內疚。
重點句:我覺得很不安……不該那樣做(我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