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爭吵》
屏幕板書映示:
嫉妒→報復
①他只微笑著說。
②我很不高興。
③我也碰了他一下。
(2)指導朗讀。你認為這三句應讀好哪幾個字?(“只”、“很”、“也”應加重語氣)
(3)學生齊讀這三句話。
4、研讀爭吵后各自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句子。
⑴爭吵后“我”有怎樣的心情,為什么?
(“我”很不安,很后悔。“不安”,是怕克萊蒂放學后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后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⑵克萊諦的“好”和“可愛”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條理地說出來。學生梳理后屏幕板書映示:
①能幫助父母親干活——勤勞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親——孝順
③穿著有裂縫的衣服——樸素
④我們?nèi)胰藲g迎他——友善
⑤原諒“我”的過錯——寬容
⑶從安利柯爭吵后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哪些句子讀懂的?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進行體會。
(要點:安利柯雖然嫉妒過他的好朋友,并由此發(fā)生了兩人的爭吵,但他很快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這首先就是難能可貴的。課文使用了“不安”“后悔”等詞語,并有準備向克萊諦認錯的矛盾心理的描寫。安利柯之所以不敢主動道歉,并且對克萊諦的主動求和行為帶有防范心理,是他的虛榮心所致。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把安利柯看成壞孩子。課文的第11和第13段有這樣幾處值得我們注意的描寫,①“我覺得有兩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與克萊諦面對面站著,為什么卻用“覺得”?這是因為聽到克萊諦要與我重新成為好朋友時我太高興了。②“再也不了!再也不了!”這里連用兩個“再也不了”并使用感嘆號,既表示他的興奮,也表示他的決心。)
學生討論后屏幕板書映示:知錯 虛榮
①“我很不安,很后悔”
②應該知錯就改
③去向他認錯吧
④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5、研讀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誨”。
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讓你最受啟發(fā)的是哪一句話,并說明理由。
(《爭吵》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克萊諦和安利柯重新和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讓我們受到“愛”的教育,父親的教誨,更是直截了當?shù)貫槲覀冎赋隽藨斣鯓訉Υ约旱娜秉c與錯誤,應當怎樣對待那些高尚的人,這也是一種“愛的教育”。父親折斷戒尺丟出墻外的動作給人言已盡而意無窮的余味。)
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板書映示并齊讀:
《愛的教育》
既然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人原諒,更不應該向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三)小結(jié)讀后感受
1、讀了課文,我們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zhì)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四)作業(yè)練習
1.抄寫課文中爸爸的話。
2.說說自己曾經(jīng)與同學之間發(fā)生的故事,自己認為有趣的可以寫下來。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nèi)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致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 “我”的不安與后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tài),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體現(xiàn)了“我”的個性特征,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也為克來諦后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