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語言文字為本、自讀自悟——《太陽》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理念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學習語文就是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換句話說,就是從文本出發,從對字詞句段的揣摩和感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所以,語文學習既有一個學習語文基礎的問題,又有一個打好人文底子的問題。這二者是統一的,是血肉相連的。
理念二: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的對話。語言感知具體表現在閱讀過程之中,這個過程實際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是不斷在預設中生成的過程,不需要任何矯飾與雕琢。好的語文課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人文情懷的留念,更應該是語言魅力的回味——是真實的、雋永的!理想的閱讀教學,應該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使師生都能達到精神與言語的整體共升,并能悠遠回味……
二、說教材
《太陽》是一篇安排在三年級下期第六組里的課文,本組課文編者意在向我們講述宇宙知識,展示科技成果,讓我們感受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激發我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作者為我們帶來的《太陽》一課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太陽的三個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聯系。編者選編本課的意圖是為了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增長自然知識,學習用聯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
根據編者的意圖、作者的意圖、本課的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聯系。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四、說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直觀、形象,易于重難點的教學;能很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課堂是生成的課堂,課堂的精彩往往來自學生的生成。真正的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情為教學的出發點,順學而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正是新課改所倡導學習方式變革的基本理念。這一學習方法,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目標、重難點,教法和學法的確立,教學本課時我準備按以下4大板塊進行教學:
(一)交流資料,導入課題。
因為本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在教學時首先引領孩子們讀本單元閱讀提示,讓生明白本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然后在進入《太陽》一課的教學。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
孩子們對太陽的知識有所了解了,那么,本篇課文作者又將通過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太陽的哪些知識了,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吧!(導入課題)
(二)通讀全文,鳥瞰大意,讓生沉浸文本中
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曾說:“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帶領著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即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先宏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再層層剝筍似的深入,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即我們常說的扣詞扣句評析;最后回歸整體,讓師生達到精神與言語的整體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