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課件出示: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虛傳 ),這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十分壯觀)。攤點里陳列的木雕(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其中象墩( 構思新奇 ),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愛不釋手)。
(1)從這段描寫,你體會到什么?(1、作者被美麗的瀑布吸引。2、作者很喜歡木雕,作者想購買木雕 。你是從那些詞語體會到的?體會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發了她購買的欲望。)
2、指名帶感情朗讀,體會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過渡:精美的木雕激發了作者強大的購買欲望,“我”為什么選擇放棄買木雕?“我”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 個人朗讀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有關語句體會。
因為我考慮行李超重,不能帶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選擇放棄,我的心里變化:從愛不釋手——猶豫——語無倫次——遺憾。
點撥: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很遺憾?(“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面對孩子的誠懇相勸,作者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這個象墩自己愛不釋手,使她很遺憾。)
面對作者不同的心態,黑人少年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畫一畫寫黑人少年言行的語句,然后口頭完成下面的練習。
(3)當時,少年說:“買一個吧!”
當時,少年走到我眼前,誠懇地說:“夫人,您 買一個吧!”
當時,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您是中國人吧?”
當時,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指名學生完成上面的語言訓練,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真讀書、說準、說好。
點撥:通過對男孩的言行的描寫,你讀一讀,看看自己有什么發現?
1這個男孩很善良,開始“買一個吧!”表現出不僅是推銷,還有一層是把紀念品帶回欣賞,到后來男孩的猜測“您是中國人吧?”能看出男孩對中國人的尊敬。2、這個男孩有些遺憾是希望我能帶走這件紀念品,不要帶著遺憾回國。3、從您字可以看出男孩很有禮貌。)(這里學生可能產生疑問:那個男孩為什么能猜出作者是中國人呢?為什么知道我是中國人眼里就流露出遺憾的神情?如果學生讀不出為什么遺憾,也讀不出尊重?老師可這樣引導,從課文中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下面在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然后和課文聯系起來再想一想,看我們會有什么新收獲。
老師邊展示圖片,邊講述。
周總理曾三次赴非,訪問非洲十國;中國派出了一百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特別是幫助他們修建了著名的坦贊鐵路。
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贊兩國連接在一起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全長1860公里,全部由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完成。為了修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發運各種設備材料100萬噸,工程浩大,技術復雜,條件惡劣,有60幾個中國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3、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有關資料,能交流一下嗎?
交流開始。然后談談新收獲。1、這個男孩不僅善良,開始“買一個吧!”表現出不僅是推銷,還有一層是把紀念品帶回欣賞,到后來男孩的猜測“您是中國人吧?”能看出男孩對中國人的尊敬。2、這個男孩有些遺憾是希望我能帶走這件紀念品,不要帶著遺憾回國。表現出非洲男孩對中國人民的友誼。3、正是由于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的友誼,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內心深處感謝中國人民給予的無私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