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3)理解這是通過語言描寫來表達人物內心感受的。
(4)試著讀出作者內心的焦急與遺憾。
2、體會少年的遺憾。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到。
(1)少年心里會怎么想?
(2)知道少年主要是因為我是中國人,而我卻不能帶回木雕感到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少年的前兩次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后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于作者是個中國人。】
(三)學習“贈送木雕”。
作者放棄了這件精美的工藝品,我們也為他深感遺憾。可是,事情出現了轉機。請同學們朗讀第10——15自然段,然后說說你覺得這位少年是個怎樣的人?
生讀,回答,(可愛、善良、純樸等)
那么你是通過文中的哪些句子來體會到他的“可愛”呢?默讀課文,做批注。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進行交流體會。
1、暮色中,我忽然發現在一堆隆起的巖石上……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
體會少年的誠意與純樸。
2、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1)課件出示中國醫生為非洲人民治病。
課件出示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提供無息貸款9.88億人民幣,有64人為之犧牲。坦贊鐵路促進了非洲的經濟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對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3)想象少年和作者的內心獨白。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4)生談感受。體會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5)讀出你的感動,讀出中非兩國人民這深厚的情誼。
(四)小結。
課件出示句子,讀。
“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地伸出了雙手,因為——我們是朋友!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民熱情地伸出了雙手,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們的友誼長存!”
七、板書設計
11、賣木雕的少年
放棄買木雕——遺憾
贈送木雕——中非是朋友
八、練習設計:
寫幾句話,夸夸這位賣木雕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