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設計及評課
3、請學生上臺講故事。然后評價 :誰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
4、總結:大家充分發揮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使故事更加的生動,吸引人,這就是神話故事的魅力。
5、課外拓展:收集古代傳說故事,和同學們一起開個故事會。
板書
女媧補天
受災 救災 求神 造船
關心人類疾苦 勇敢頑強……
品讀想象,再現神話特色
江夏區教研室 張春霞
神話故事既包含了一個民族的寶貴精神,又凸現著一個民族的優良品質。《女蝸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作為教材,其蘊涵的人文性極強。
可這個故事學生已經耳熟能詳,課文的故事情節淺顯易懂。那在教學時該如何將這種人文精神有效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去呢?曾經我們作了多種預設。最后還是決定根據神話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對文本的品讀想象,既要讓學生感悟神話的特點,又要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還要讓學生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關心人類疾苦,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并且把感受女媧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
但這個目標還是很感性,也很模糊,落實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文本淺顯,可挖掘的“點”不多,弄不好,感悟女媧精神會落入到“貼標簽”的窠臼。而課標中明確指出,三維目標要整合,文本的特點和人文精神兩者要互相整合統一,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人文性的自然熏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徐老師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抓住主線,串連整體
感受女媧的精神是這堂課的主線。
徐老師從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看女媧補天的故事入手,讓學生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然后通過梳理文章脈絡,初步了解女媧形象,再通過品字析句,讓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加深體驗,到最后的女媧精神的現實意義小結,到最后的復述故事,深化認識等板塊都是圍繞這條主線而展開的。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女媧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不是很難理解。就是課上徐老師著重錘打的幾個詞“幾天幾夜” 、“找哇找哇” 、“終于” 、“五天五夜” 、“冒著生命危險”等,它們都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凸現女媧的精神?這需要透過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趨于豐滿。
為此,徐老師在“幾天幾夜” 、“找哇找哇” 、“終于” 、“五天五夜” 、“冒著生命危險”等時空的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通過“女媧在尋找五彩石的過程中會碰到哪些具體困難” 、“她怎樣度過這五天五夜”等問題的創設,通過一遍一遍地把字詞句讀成畫面的過程,引著學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可在課堂上呈現的卻是學生所想出來的困難都是很簡單的 ,都是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聯的。冒著生命危險的困難成了小孩都可克服的小困難了,這與“神”的能力相距甚遠。在解讀文本、預設教案時,徐老師曾想到這個問題,女媧本身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人都是她創造出來的,還在乎這點小困難,這對她來說應該是輕而易舉的,沒必要去挖掘得這樣深。
此時,我們想到了《西游記》,想到了齊天大圣西天取經,不一樣困難重重?我們發現,原來這些神通廣大的神仙其實也是人化的,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樂,當然他們也會碰到我們常人的困難和危險。教學這樣的課文,這根本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它與文本內涵有機整合到一起,讓他們去想象、再創造,幫他們正確感受神話的魅力,感受女媧的崇高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