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學案例
一、課前背古詩《游子吟》
二、課前談話,古文導入
師: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你知道有哪些神話故事?
生:女媧補天
生:盤古開天
生:精衛填海
(還有不少同學舉手想發言)
師:看樣子我們班同學平時讀到的課外書還是挺多的。那你們知道神話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生:神奇
生:神奇
生:神奇
師: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神話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夸父追日》(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課題。)
師:一起讀
生:(齊讀課題)夸父追日
師:(相機指導“夸”的讀音為第一聲)夸父追日
生:(絕大多數讀錯的同學更正了讀音)夸父追日
師:你們知道這個神話故事從哪里來的嗎?
生:故事書上
生:神話故事書上
師:看來你們都不是很清楚,那老師來告訴你們吧!拿起鉛筆,在題目的下面寫上(教師板書《山海經》)
師:想知道這個故事在《山海經》中是怎么說的嗎?
生:想!
課件出示《夸父追日》的古文。
師:誰能讀?(指名學生讀)
教師范讀課文(是否有這一環節,印象不深)
師:這可是五六年級才能學到的古文,你們想讀嗎?我們全體起立,一起讀。
師:讀的很好,把掌聲送給自己。
師:知道這篇古文的意思嗎?打開語文書,自己自由地讀課文。
師:誰知道“鄧林”是什么?
生:“鄧林”指桃林。
師:“道渴而死”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道路上口渴而死。
師:誰能把這段古文的意思說一說?
師:看樣子有點難,那先自己練說
指名發言
反思:
古今對照,這樣的導入很有新意。似乎在學生的面前設下一個難題,可是這個難題通過本課的閱讀是完全能完成的。于是在學生的心中就樹立了學習古文的興趣,為以后高年級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神奇:一個如此冗長的故事,只要這么簡單的一段文字就能表述清楚。經由古文導入的鋪墊,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愉悅的競爭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
對于此次的古文導入在細節上本人存在以下疑惑:
1.基礎知識的介紹不到位。
既然在課堂上出現了《山海經》,是否需要對《山海經》進行簡單的說明,這樣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激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如:《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里面有許多關于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神話故事。
2.教師拔高了對學生的要求。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在還沒有學習本課的詞語的前提下,就對古文進行翻譯,是否有點不顧學生的學習起點?不過幸好該班學生基礎較好,平時課外書的閱讀量比較大。不過從“道渴而死”的解釋中不難發現全班的基礎要達到教師預設的要求還是有少許困難的。
3.古文引用的另一作用沒有的到發揮。
其實這段古文可以成為學生練習概括文章大意的線索,學生在多次的練習中既鍛煉了概括的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對古文的理解,為以后古文的學習奠定基礎。可是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指名兩個學生對古文進行翻譯,沒有很好地體現概括課文的這一能力的鍛煉上。
以上就是本人在聽課時對本環節的一點思考,由于自己教學經驗的限制,其中所發表的言論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