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愛爾莎》教學反思
正方:愛就是給它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愛。正因為愛,作者才會不斷地訓練它生存的本領,它已掌握了生存的本領,應該讓它回到自己的樂園--大自然吧!這時一個學生見雙方辨得不可開交,就說:“別爭了,還是把它賣到動物園去,還可賺一大筆錢呢!蔽覜]批駁這學生的想法,只摸了摸他的頭,幽默地說:“你很有經濟頭腦!”全班一陣喧嘩,這個學生在笑聲認識了自己想法不妥,就這樣一場沒有結果的辯論會結束了,也許這場辯論會課后還在延續著。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的,展開想象的翼翅,推行創新教育,起始于問題,收獲于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始終沒有下結論,而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他們理解、感受、評價等綜合能力。為他們創造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臺,因而才會引發出“不能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愛就是給它自由”這么成熟經典的見解。我們只有善于激發學生的靈光,激活他們的思維,敢于創新的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資料”讓我更加成熟
這是一個普通的故事,而且還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
記得那是教學《小獅子愛爾莎》的一天。上課前我依照教參對作者喬伊·亞當遜進行了一點簡單的介紹,學生們對她在非洲熱帶雨林居住很感興趣,所以學得不錯。在講到文章結尾處,我引導學生看插圖,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表示喜歡小獅子的善解人意,有的學生欣賞亞當遜的善良情懷,還有的學生談到了佩服喬伊的勇氣。聽到這樣的答案,任何老師都會覺得高興?删驮谶@時,我發現有兩個學生在位上竊竊私語,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馬上走過去訓斥他們。沒想到其中一個指著另一個,支支吾吾地說:“他說喬伊·亞當遜的身材好好!”聽到這里,我油然升起一股怒火。瞧,同學們都被人與動物之間那種動人的情結感染著,而這小子居然在這兒體驗作者的身材好不好。真是大煞風景。
接下來,他肯定被我帶到辦公室狠很地批評,我甚至對他用了“無聊”一詞。當時,我確實不能接受,也不能以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來為他解脫,我覺得,再怎么有個性也不能嘩眾取寵地體驗出喬伊·亞當遜的身材好。
再接下來呢?這個學生不經意的一句辯解讓我感到無地自容,他說,他通過預習時查資料了解,喬伊·亞當遜那時已經四十多歲了。8歲的喬伊·亞當遜比他媽媽的年齡大得多,身材卻好得多。不知教過這篇課文的老師有沒有印象,書上的插圖的確是一位長發披肩的女士苗條的背影,如果真以四十多歲的標準來衡量的話, 作者的身材的確是太好了一點。不過,當時我沒有心思去探究作者的身材是否真的很好,我只是懵住了,48歲?喬伊·亞當遜這時有48歲了嗎?我怎么一點概念都沒有呢?正當我不知所措時,上課鈴響了,這無疑給了我一個下臺的機會,我故作嚴肅地說了一句:“去上課吧,以后注意!”其實,要他注意些什么,我也不清楚。
學生一出辦公室,我馬上翻出所有的教案、教參,搜尋凡是有關喬伊·亞當遜的資料,但資料上的內容僅限于“喬伊·亞當遜生于1911年,在肯尼亞一共呆了43年”等等,至于她領養小獅子時到底多少歲,都沒提及,教參上都沒說,學生怎么會清楚?我自我解嘲地認為,可能學生弄錯了。中午回到家,感覺還是不踏實,我懷著復雜的心情開始在網上查找。想證實一下學生的說法,又怕被證實。第一個網站,和教參上的差不多,第二個網站,只是介紹了喬伊·亞當遜寫的《野生的愛爾莎》這部書,第三個、第四個……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打開,找到差不多第十個時,有關喬伊·亞當遜的詳細生平介紹顯示在屏幕上。我屏住了呼吸,一段文字赫然印入眼簾,大意是說:一九五六年一月,喬伊的丈夫帶回三只小獅送給喬伊。夫婦倆對它們進行馴化實驗。后來,把其中兩只大的送往荷蘭動物園。留下最小的一只雌獅,取名愛爾莎,繼續對她進行馴化實驗。照這樣計算,喬伊·亞當遜喂養了小獅子三年后送它回到大自然時應該是四十八歲左右。那個學生說得一點兒都沒錯,看來,他在課前是多么積極地去收集資料的,又是多么認真地去閱讀了解的,當他看到插圖中苗條的女士背影時,發出“身材好好”這樣的感慨也是無可厚非的呀!